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言能“復興”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1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晚網-今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些年,隨着“國學熱”的興起,一些人主張在中學課本中增加文言作品的分量,還有人提出“復興文言”的口號,撰文論證恢復文言的必要性。

  文言既然是古代的主要書面語,適當地學習一些文言知識,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必要的;但提出“復興文言”,不但不可行,也沒有那個必要。早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就出現過一次“復興文言”的復古運動。1934年,汪懋祖、許夢因等文人著文,提倡中小學讀經並學習文言,為此他們列舉了文言的種種優點,以及白話的種種缺點,以説明“救亡莫先於教育,教育莫先於文言”。按照他們的説法,文言竟有救亡圖存的作用了!這種倒行逆施的復古行為,立即招來當時大批有識之士的痛斥,所以很快偃旗息鼓。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主張復興文言的人,除了一些封建遺老,也不乏五四時期主張白話的青年。魯迅先生解釋其中的原因説:“秀才想造反,一中舉人,便打官話了。”這裡所説的“官話”即文言。如此説來,“復興文言”的實質並不在於文言有多少“優點”,而在於它在當時是區分官與民的一種標誌,如果大家都用白話書寫,官民話語就會“混為一談”。

  只用魯迅先生的説法分析當代“復興文言”的現象也許不太全面,因為現在有人打的是“恢復國學”、“繼承傳統”的旗號。但“國學”也好,“傳統”也好,我們需要繼承並弘揚的是其思想精華,而並不是文言本身。文言雖然是一種使用了兩千多年的書面語,為承載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但它畢竟是一種脫離口語的文字,難學難記,導致古代中國人識字的很少,國民素質低下,所以客觀上也有阻礙社會文明進程的負面作用。封建統治者和文人士大夫,正是利用了文言的這個特點,長期實行愚民政策,壟斷了“話語權”。與文言相比,白話是記錄時代口語的書面語,不但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上更為真實生動,而且也更易於學習,這對於普及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是極為重要的。近代的有識之士推動的白話文運動,正是為了實現啟發民智、救國救民的崇高目標而發起的。近百年的歷史已經證明,白話代替文言,是一種歷史的巨大進步,也是符合語言發展必然規律的。

  鼓吹所謂文言的“復興”與“回歸”,是一種相當糊塗的認識,説得嚴重些是要開歷史的倒車,實行語言上的“復古”,根本沒有可行性。今天已經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語言變化十分迅速、傳播手段日益更新的時代,無論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還是人們的所思所想,都難以用兩千多年的數量有限的秦漢語言來表達。偶見報刊有人以文言作詩賦,內容大多是寫風花雪月、山川河流這些千年不變的自然景物,而不敢寫當代社會生活,因為現代的新事物太多,文言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彙。比如現代生活中的電腦、手機、打的、航天飛機等,用文言如何表達?所以有的舊體詩賦對現代生活雖偶有涉及,作者也要在文下加上大量的白話註釋,形成了自己為自己作注的創作“奇觀”,語體文白混雜,不倫不類。這正説明以古代文言寫現代生活,必然要遭遇“捉襟見肘”的語言困境,而這也是不可能克服的。文言“復興”的不可行,正在於此。

熱詞:

  • 復興文言
  • 優點
  • 國學
  • 復古
  • 復興
  • 奇觀
  • 回歸
  • 話語權
  • 國學熱
  • 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