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信息安全就等於財産保障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1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楚天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楚天都市報訊 李曉亮

  互聯網時代,早已來臨。網絡的便捷性,不用多説,因為它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本身,成為一種難以刻意剔除的生活方式。

  可是,當有一天接連曝出網絡信息洩露新聞,你驀然發現,自己存于網上的,虛擬化的數字賬戶,身份信息,隱私登記資料,甚至登錄密碼,都是不那麼安全的,都是可以被海量擴散,被人任意窺伺的,那對網絡江湖來説,不啻於世界末日(詳見本報昨日A30版)。

  此前,在論及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時,我們常説像保護個人財産一樣保護個人信息資料。當最隱私的銀行賬戶信息、卡號、密碼都存在安全隱患時,這個保護就顯得異常沉重。銀行業那一串串的數字賬戶,對應的就是一個個用戶個人或家庭的財務隱私,就是切切實實的公民財産安全。

  和此前的嬰兒資料、學生信息等被販賣不同,因為這些身份資料,最多只會導致事主被各種冗余的垃圾短信騷擾,不會立刻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而銀行業金融業的客戶信息安全,卻非同小可,容不得任何懈怠紕漏。哪怕是系統一點的漏洞,都可能給犯罪分子留下一個作案的“制度後門”,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哪怕這次是虛驚一場,包括銀行在內的所有商業機構,都應以此為鑒,系統排查涉及到數字信息、賬戶資料和隱私存儲的網絡系統。升級安保措施,及時發現和修復安全漏洞。各種牽涉實名制的制度舉措,更應格外重視信息安全保障;而此次頻密的信息洩露,也敦促用戶隱私保護方面立法的完善和健全。對黑客、對信息管理方的責任認定和懲處規範,對受害方的權利救濟,都不能再留有尷尬的空白區了。 (四川成都)

熱詞:

  • 安全漏洞
  • 信息洩露
  • 信息安全保障
  • 用戶
  • 銀行業
  • 安全隱患
  • 權利救濟
  • 登錄密碼
  • 數字信息
  • 公民財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