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博物館建設:“裏子”比“面子”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目前,不少省市都在上馬博物館新建或擴建項目,而上周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2009年全國有博物館3020座,2010年達3415座,一年之中增加了395座,是以每天1座以上的速度在增長。以往我們總是呼籲要多建博物館,但現在已不敢再提了。”

  博物館數量為何增長如此迅速?記者調查後發現,有些地區新建或擴建博物館是為了補上以前建設的“欠賬”,如中西部一些省區的博物館,早就存在陳設老舊、資料不齊、展示手段單一等問題,免費開放後,已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參觀學習的需要。因此,這些地區建設新的博物館無可厚非。另據媒體報道,有些地區斥鉅資新建的博物館落成運營不足一年,便又打算再改擴建新的博物館,這就值得商榷了。

  我國遺址博物館、行業博物館、民辦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等各具特色的專題博物館正迅速增多,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類別多樣化、主體多元化的博物館體系現已基本形成。作為徵集、典藏、陳列、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産實物的場所,眾多博物館匯聚了大量藏品,也成為所在地區對外展示的重要“文化名片”。從這個意義上説,一個建得氣勢恢宏的博物館確實能為地方增色不少。

  但從建設博物館的根本目的來説,提供知識、傳承文化和教育公眾才是其最終追求。已有專家指出,現在有些新建的博物館過分講究“新、奇、特、怪”,好看而不實用。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博物館建設應該及早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因為好的博物館需要的不僅僅是外在的“面子”,更需要實在的“裏子”,即豐富的特色藏品、多樣的展覽手段和強大的文化傳播能力。

  呼籲加強博物館的“裏子”建設,更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快速提升,眼下,去博物館看展覽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休閒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扶老攜幼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知識、感受文化熏陶、教育子孫後輩,著實令人稱道。據國家文物局最新統計數據,自國家推行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以來,全國已有1804座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年接待觀眾達5.2億人次。加強“裏子”建設,不僅有助於博物館進一步提升服務公眾能力、增強文化傳播能力,同時也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前往參觀。

  加強博物館的“裏子”建設,還是出於博物館事業整體發展的考量。目前,國家對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等機構的財政補貼已從每年的20億元增加到30億元。雖然經費補貼增幅高達50%,但對於迅速擴張的眾多博物館而言,仍顯得不敷用度。以寧夏為例,現有33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其中僅寧夏博物館、固原博物館、六盤山紅軍長征博物館等6家進入了國家免費開放名單,享受財政補貼。這6家博物館在提升展覽質量方面進步顯著,可其他依靠個人、行業等社會支持才能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維持開放尚且存在困難,“裏子”建設又從何談起?!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花錢要花在裉節兒上。”我國博物館建設當前首先需要解決的並非場地問題,而是如何吸引更多觀眾。欲引客登門、引人入勝,就須徵集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藏品,並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展示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應解決好速度與質量的關係。由此可見,從促進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計,有限的經費更應該用在“裏子”建設上。

熱詞:

  • 裏子
  • 面子
  • 博物館事業
  • 民辦
  • 藏品
  • 行業博物館
  • 遺址博物館
  • 2009年
  • 生態博物館
  • 文物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