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立對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的索賠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0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民富社區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監察部、公安部、證監會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監察部相關負責人通報了近年來查處的4起黨員領導幹部內幕交易典型案件。由三部門一起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其級別之高,實屬罕見。

  如果説郭樹清“第一把火”燒向上市公司的回報問題,“第二把火”是燒向退市機制的話,那麼其“第三把火”無疑是燒向了市場日益嚴重的違規行為。事實上,郭樹清履新以來,市場已明顯感覺到監管部門正在重拳出擊違規行為。從11月底至今,中國證監會或會同有關部門一起,頻頻通報對違規案件的查處結果。而在所通報的案件中,不僅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披違規、操縱股價,而且還涉及“老鼠倉”、內幕交易等。在涉案人員上,不僅有基金從業人員、券商老總、保代、“民間股神”,還有重組委的委員、上市公司董事長以及地方領導幹部等。無論是從違規案件的性質,還是從其人員構成看,主體多元、涉及面廣無疑是最主要的基本特徵。

  此次通報的4起黨員領導幹部內幕交易典型案件中,人人堪稱都是內幕交易的“高手”,其獲利也均不菲,短期投資收益率高達100%甚至300%。如銀河證券原黨委書記、總裁肖時慶及家人投入3900萬元,獲利高達1.04億元;原中山市長李啟紅等人投入600余萬元,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獲利1900余萬元。內幕交易在短期內能産生如此“暴利”,難怪違規者不惜鋌而走險趨之若鶩。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國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共立案調查內幕交易案件153起。這些均是因為存在一定的證據而被調查的,那麼尚未被發現或者説隱藏更深的內幕交易行為,顯然更多。這也從側面説明,A股市場上的內幕交易行為已大有氾濫成災之勢。

  對於內幕交易行為,只有通過調查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對於“裸泳”者的違規行為進行嚴懲自是應有之義,但如果處罰不到位,或者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威懾力,嚴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事實也正是如此。

  儘管《刑法修正案(七)》早已實施,而市場仍然頻現內幕交易行為,一方面是違規者的僥倖心理在作怪,另一方面顯然也與打擊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以及沒有建立對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的索賠機制密切相關。

  內幕交易行為嚴重損害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利益,也使諸多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損。但目前的懲處基本上都是違規者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沒收所得贓款,並處以一倍左右的罰金。贓款與罰金充盈了國庫,而那些深受其害的投資者的利益則根本沒有得到任何的保護,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更何況,內幕交易者的暴利,來自於投資者實實在在的損失。

  針對此前上市公司虛假披露的現象,最高法曾出臺了《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等司法解釋,以打擊其中的違規行為,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訴訟索賠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筆者以為,對於內幕交易、操縱股價、“老鼠倉”等違規行為,同樣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益的索賠機制。只有讓這些“害群之馬”賠得傾家蕩産,嚴懲違規行為才會産生強大的威懾力。這不僅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是維護市場“三公”的需要,更是維護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的需要。

  來源:[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1be0f0102dtyd.html?tj=1[/url]

熱詞:

  • 內幕交易行為
  • 內幕交易者
  • 券商老總
  • 違規行為
  • 老鼠倉
  • 案件
  • 索賠
  • 暴利
  • 上市公司
  • 退市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