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黃曲霉毒素濫用導致中國肝癌病患者增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1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null)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財新網】(記者 徐超)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不僅將蒙牛捲入可能致癌的漩渦,更揭開了中國食品産業鏈條中,存在使用發黴原料現象的冰山一角。

  2011年12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對國內生産的食品、日用消費品、工業生産資料等17類産品質量的抽查結果,其中液態乳和食用油均存在黃曲霉毒素超標的問題。

  相關研究顯示,黃曲黴素的肆虐,將令乙肝患者更容易轉為肝癌,這讓原本就是乙肝大國的中國,也是肝癌大國。全世界每年約62萬新發肝癌患者中,約有34萬在中國。

  2010年6月,美國匹茲堡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學院的Yan Liu、Felicia Wu在美國《環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大約有55萬至60萬人,其中2.5萬人至15萬人的病情最終發展成為肝癌,可能與黃曲霉毒素的暴露有關。

  這些人群主要分佈在南洲、東南亞和中國,當地的高乙肝流行率以及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很大程度的不可控,正是導致這些地區的乙肝患者更容易發展成肝癌的原因。

  這篇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全球來説,黃曲霉毒素可能在4.6%至28.2%的肝癌病例中,起到了致病作用,而南亞和中國則是關鍵區域。

  另一篇發表于2008年的研究報告則指出,通過與一種被稱為P450的肝臟酶的結合,黃曲霉毒素被代謝成某種活性氧物質,這種物質可能會與患者蛋白質或DNA發生不同的毒理反應,大大提高肝癌的患病風險。

  一些國外研究人員也曾在中國的高肝癌流行地區調查肝癌與黃曲霉毒素之間的關係。

  2001年,一份研究針對中國廣西自治區扶綏縣肝癌高發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這份發表在《癌症的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和預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上的研究指出,在當地,乙肝的流行以及膳食中不斷攝入的黃曲霉毒素是肝癌高發的關鍵因素。研究小組對29位研究對象進行了持續一週的跟蹤調查,88.9%的研究對象的尿液中都含有黃曲霉毒素的代謝物。

  作為乙肝的高流行地區之一,從食品安全領域嚴控黃曲黴素的攝入,對中國具有緊迫而現實的意義,但相關的法律法規及針對食品安全生産、流通的監管,則遲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加強原料乳監控、乳品企業嚴格執行對原料乳的黃曲霉毒素M1項目檢測,是保護人群遠離黃曲霉毒素的關鍵屏障。不過,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財新記者,儘管應該每批原奶都進行上述檢驗,但是在實際的檢驗中,即便一套檢測設備的價格只有四千至六千元,檢測成本很低,很多企業也並沒有認真去做,“為了減少麻煩和工作量”。

  目前,質檢總局已要求全國所有乳製品生産企業加強原料乳監控,對原料乳必須檢測黃曲霉毒素M1項目。既然在原來的檢驗工序中就是必檢的項目,質檢總局還要明令必須檢測,只能説明企業在原來的工作中有所疏忽。

熱詞:

  • 黃曲霉毒素
  • 肝癌患者
  • 病患者
  • 原料乳
  • 黃曲黴素
  • 環境健康展望
  • 乙肝患者
  • 研究小組
  • Cancer
  • 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