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工智慧概念偽裝下的低劣創新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9-09-06 作者:蘭月生

核心提示:一個做內衣的老闆,也説是人工智慧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1

 一台阿爾法狗,橫空出世,把世界冠軍柯潔“下哭了”。

《人類簡史》預測,“未來,99%的人將成為無用之人”。

什麼這麼厲害?——人工智慧(AI)。

從舞臺上高談闊論,到商業中激烈競爭,言必稱AI,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這項被譽為能夠“改變世界”的技術,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

繁榮和泡沫

近些年,人工智慧應用步入尋常百姓家,刷臉支付、語音識別、垃圾分類檢測、掃地機器人、Ai音箱、智慧物流車……這些被稱為“人工智慧”的設備,已經遍佈交通、金融、物流、醫療各個行業。

在中國,“人工智慧”從2017年開始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超過200個高校開了AI課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3月底,全球共有5386家活躍的人工智慧企業,美國2169家、中國大陸1189家;近十年,中國發表的AI領域論文世界第一。清華大學發佈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又指出,2013到2018年一季度,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融資佔到全球的60%,成為最“吸金”的國家。

在美國,普華永道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到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年均增長28%,2018年增速更是達到了72%。

AI投資火爆的場面下,李開復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最近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老闆,也説自己公司是人工智慧的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當全民AI的時候,泡沫就不可避免。事實上,目前大部分談論的人工智慧,都還沒摸到人工智慧的大門,對AI的理解過度泛化,還處於“盲人摸象”、怎麼説都對的階段。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直言不諱,認為人工智慧只是一個“偽命題“,“未知世界的宇宙太大,AI只是一項人類不斷進步過程中借助的工具,這個工具很重要,但不要太把工具當一回事,它威脅不了什麼。”

AI企業也沒有展示出應有的科技實力和安全保證,不斷爆出技術事故。Uber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發生過嚴重車禍,美國一家使用“智慧掃描技術”的AI公司被曝光長期雇用人力操作。國內,某智慧語音明星企業,也被挖出在同傳翻譯中使用真人翻譯。

AI的繁榮讓人聯想到2000年左右的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也讓人聯想到中國2015年前後,“賈布斯”拿著幾頁PPT就去融資的“蒙眼狂奔”時刻。資本扎堆過後,故事講不動了,這兩年隨著融資環境的收縮,和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現實,多數AI企業已經陷入寒冬。

做局和教訓

很多人遭遇的一個教訓是,此前披上“共享經濟”外衣的“共享單車”産業,席捲神州,等到一地雞毛,卷走無數人的押金之後,我們才醒悟過來,這原來是個交押金、租自行車的傳統生意啊!

再比如,一些新能源造車企業,拿概念當核心技術,把忽悠當核心競爭力,結果呢,車還沒開始量産,就出事了,還有的人跑到國外不再回來。汽車産業包含大量複雜的行駛問題和基礎性科學,具有資本難以逾越的壁壘。

“共享”倒下了,“造車”熄火了,“人工智慧”又火了。突然有一天,不知從哪兒冒出來漫天遍野的人工智慧大師、專家、企業家,他們聲稱看破未來,要改變世界。人工智慧門檻就這麼低嗎?一個産業的發展和崛起怎能在一夜之間?

除非是換了個馬甲。

貸款公司採集了一些數據信息,號稱AI金融;電動車配了感應器,號稱AI物流車……還有專家説“人工智慧已經進入下半場!”證券公司説“給你推薦一隻‘人工智慧’概念股”,那麼,請回答“上半場”在哪?簡直是滿嘴跑火車。

人工智慧概念提出60多年來,內涵不斷發展,業界尚未給出清晰的定論。現在,任何和機器代替人工操作沾邊的,都可以拿出來説道説道,牽著公眾的鼻子走。客觀上,相當一部分涉足人工智慧的企業,所做的要麼是傳統生意,要麼是以AI之名,行詐騙之實。

清醒點吧!陌生人社交、直播、虛擬現實、共享經濟、區塊鏈……這些年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的“風口”。這些“風口”表面看似邏輯通暢,其實是“挂羊頭、賣狗肉”,結局是亂象迭生。

記住,投資圈有這麼個説法:“判斷風口基本靠媒體,項目獲取基本靠抬價,風險控制基本靠對賭,投資勇氣基本靠合投。”風口稍縱即逝,資本圈玩的遊戲,無異於“坐莊”:低價吸籌,大肆炒作,高價出貨,散戶套牢。

正應了那句話:“在這個浮華喧囂的資本大戲中,總有一款騙局適合你。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資本是助推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要做的是“扶上馬送一程”,不能做“橫衝直撞的野蠻人”。正如共享單車的教訓告訴我們的,資本以一己之力塑造了這個行業,但是又親手將它葬送了,這不是長遠之計。

反思和未來

這裡,我們不是唱衰人工智慧。毋庸置疑,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有廣闊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人工智慧概念偽裝下的低劣創新才是真正的鬧劇。

除了提防低水平創新,要特別注意的是AI的安全性、隱私保護、倫理道德等問題。應用中,人工智慧還處於初級階段,決不能讓它變壞!

舉個例子,目前流行的“大數據推送”類新聞模式,宣稱憑藉“人工智慧”算法,抓取所謂閱讀行為數據進行推送,沒見得多麼精準,很多時候為了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反而充斥著色情內容、虛假健康廣告、惡俗標題黨新聞。

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發展人工智慧?

特斯拉CEO馬斯克和Facebook的扎克伯格有一場精彩爭論。前者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發展,我們正在召喚惡魔……人們總覺得能控制的惡魔,但根本不是這樣。”後者則認為:“擔憂人工智慧的安全性,就如同兩百年前擔心飛機墜毀怎麼辦一樣。如果總是過度擔心安全性,我們就不可能造出飛機。”

萬物皆有兩面性,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既要拒絕資本的惡炒,也要對技術的發展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包容,更要讓監管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有了嚴監管,老百姓的生命財産安全才能保障;有了對創新的耐心,真正的科技才能進步從而改善生活,畢竟,即使是最有想象力的預言家,也無法想到20年後科技對於全球産生怎樣的影響。

從企業層面講,一定要學習華為的科技之路那樣“低調潛行”,拿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良心和定力,從人工智慧的數學、統計學基礎抓起,培育真正的科技和生態。切不可“一瓶不動半瓶搖”,不能玩概念,把好好的一項技術用在了炒作吸引流量、提高估值、進而套現走人上。

本文首發于央視網《見識》欄目,可關注微信號“央視網”查閱。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