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結婚率“五連降”背後的隱情

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19-04-04 作者:沐城

核心提示:過去批判一些人物質化、重金錢、淡感情,還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理直氣壯。現在呢?似乎婚姻確實離不開物質作為基本保障,像過去那種簡單化的批判已不合時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2004年北京的龍潭公園誕生全國第一個相親角開始,這種形式就以“春色滿園關不住”之勢,逐漸發展至上海、杭州、深圳、天津、瀋陽等全國各大中城市。

相親角走紅之後,各種商家和媒體也敏銳地捕捉到了相親市場蘊含的商機。相親網站、相親仲介、相親電視節目……凡是和相親能沾上邊兒的行業,幾乎都收穫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相親市場一時間如火如荼。

而與近年來相親市場火熱場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持續走低的結婚率。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全國結婚率由2013年的9.9‰,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7.2‰,創下五年來的新低。

為什麼會出現“相親火、結婚冷”這種怪圈?其實原因很簡單:強扭的瓜,不甜。

相親市場的火熱,來自於需求,而這種需求的主力軍是適齡青年的父母們。但作為婚姻最終決定者的子女,多數則游離于火爆的相親市場之外。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原本是順其自然的事,可現在卻成了“男大不婚女大不嫁”。

原因很複雜,卻又很簡單,時代不同了。在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報道數據中,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值得注意,即結婚率出現了明顯的地域差距。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

過去人們常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現在來看,有很多單身的人認為愛情並沒有這麼重要,他們認為,低質量婚姻不如高質量單身。與其為了愛情,遭受經濟和生活質量滑坡,倒不如選擇單身。

而愛情的價格確實高得讓人望而卻步。彩禮要“萬紫千紅和一動不動”,結婚要“男方買房、女方買車”……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結婚費用,讓父母辛辛苦苦的半輩子積蓄可能頃刻東流,有不少家庭“因婚負債”“因婚貧困”。而婚前、婚後的一系列財産問題更是讓愛情在現實面前抬不起頭來。

過去批判一些人物質化、重金錢、淡感情,還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理直氣壯。現在呢?似乎婚姻確實離不開物質作為基本保障,像過去那種簡單化的批判已不合時宜。

經濟發展起來的同時,人的觀念也在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於愛情和婚姻更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特別是女性經濟獨立性變強,傳統的男尊女卑式婚姻逐漸落幕了,女性不再是經濟上需要尋找依靠的婚姻附庸。

其實,晚婚不婚並非我國獨有。在上世紀60、70年代,歐洲社會經歷了觀念解放和世俗化之後,對崇尚自由的青年一代來説,婚姻不再是生活的標配。隔海相望的日本,青年人結婚的意願也很低。在晚婚和不婚這個問題上,環球同此涼熱。

這些出現晚婚不婚潮的國家,基本都是發達國家。由此可見,結婚率下降是與經濟發展相伴的一個標誌。只不過在經濟發展進步後,社會對婚姻的觀念認識、制度立法等方面還存在滯後性。

那些提早出現晚婚不婚的國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常的辦法是通過制度化或法律化手段,為婚姻建立了緩衝區,推動了婚姻觀念、婚姻形式、婚姻制度的多元發展,從而讓婚姻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趨勢。

相比制度和法律辦法,像相親角中,一味地靠強求、靠“説媒牽線”讓婚姻淪為走形式,這種方法所求的婚姻並不牢靠,這種相親對於晚婚不婚能起到的效果有限,不是最好的辦法,而把婚姻做成“明碼標價”的生意,更是對青年一代人格的矮化。

時代變了,找到讓婚姻適合時代發展的方式和觀念更重要。

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央視網出品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