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數”説香港回歸20年:經濟蓬勃發展 社會繁榮穩定

中國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7年06月30日 13:4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回歸20年來,面對危機和困境,面對懷疑者的嘲諷和質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幫助下,在特區政府帶領下,香港社會各界勠力同心,奮發有為,在“一國兩制”能否確保香港穩定發展這一歷史性課題前,交出了令世人驚艷的答卷——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繁榮穩定。

  積極有為,尋求經濟格局新突破;改善民生,把握新機迎挑戰,香港正以新的姿態繼續閃耀在世界舞臺。

  實力凸顯 成績“不簡單”

  回歸以來,香港經濟穩健發展,一連串數字可圈可點:

  2016年生産總值達2.5萬億港元(3200億美元),較1997年累計名義增長81%;人均本地生産總值為33.9萬港元,同期增幅為六成。

  財政儲備截至2017年3月31日約達10000億港元,較1997年3月底的3707億港元增長超過一倍。

  截至2017年2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産,由1997年12月底的928億美元增至3905億美元。

  2016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同年,香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為75966億港元(9787億美元),進口為40084億港元(5164億美元),整體出口為35882億港元(4623億美元)。

  香港在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及集資金額的國際排名首屈一指。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值總額約26萬億港元(33300億美元),每日平均總成交金額達600多億港元。

  香港經濟不俗的表現得到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近日發佈《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連續第二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作為香港回歸20年的親歷者,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用“不簡單”三個字來評價回歸20年來香港的經濟表現。董建華説,1997年7月份,特區政府剛剛成立就遭遇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和2008年又先後面對“非典”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香港能逆境中砥礪前行、重煥生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和中央政府關鍵時刻的大力支持,這個過程真的不簡單。

  背靠祖國 面向世界

  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是香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堅持的原則。香港經濟的不俗表現,與享有的“一國”和“兩制”雙重優勢分不開。

  內地是香港第二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最大的出口市場,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第二大貿易夥伴和內地企業首要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及國際融資中心。

  香港回歸20年以來,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愈趨緊密。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促進了兩地經貿合作和發展。2015年,在CEPA框架下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基本上實現了兩地服務貿易自由化。

  香港營商環境優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投資者,是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的熱門地點。近8000家國際和內地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或當地辦事處。

  香港是重要的集資平臺和資産管理中心。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資總額達1950億港元,蟬聯全球第一;香港亦是亞洲領先的資産管理中心。2015年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産超過17萬億港元;香港擁有超過150家持牌銀行,銀行業對外交易量超過2.3萬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6位。

  香港自2004年成為第一個開展人民幣業務的離岸市場後,迄今已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最多的離岸人民幣投資産品種類。2016年,全球約七成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交易額是經香港處理的。

  香港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及民航運輸協議等,大力開拓新興市場,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最外向型國際城市之一的地位。

  “香港的發展是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經濟新的增長點;過去是這樣,未來也將是一樣。我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的前景將會非常好。”即將於7月1日就職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説。

  社會安定 人民幸福

  回歸20年來,香港經濟競爭力有增無減,社會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為了讓更多居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並同時改善自然環境,特區政府努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據統計,本屆特區政府2016/2017財年投入的民生福利開支較5年前已經增長了70%以上。

  世界銀行官網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在世界銀行的“全球治理指標(WGI)”研究項目中法治指標評分從1998年的80.4分提高到了2015年的94.7分,並從2003年起一直穩定在90分以上。

  香港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據2016年數據,香港平均預期壽命男性為81.3歲,女性87.3歲,均為世界第一。特區政府宣佈,未來10年將預留2000億港元推動醫院發展計劃,興建更多新醫院並擴展醫療設施和服務。

  教育投資在特區政府的經常開支中居首位,佔整體開支約兩成。香港1997年的教育開支大約為373億港元,2017年已經增加到780億港元,翻了一番。2017年8月份,香港將開始實施15年免費教育。

  回歸後的第三年,特區政府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隨後陸續出臺“創科創投基金”等舉措,鼓勵和協助香港企業提升科技水平。截至目前,特區政府已投入超過180億港元財政配套資金,“創新及科技基金”已資助超過5800個項目。

  2000年,特區政府實施強制性公積金制度(強積金),為私營機構設定強制性供款計劃,幫助僱員為退休生活儲蓄。截至2016年底,強積金制度已經覆蓋香港超過270萬人,總資産凈值超過6400億港元。

  2013年,特區政府以家庭平均月收入為標準,設立香港歷史上第一條貧困線。在扶貧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在2013年從134萬銳減至97萬。

  林鄭月娥對香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充滿信心。她説,香港人很優秀,香港底子很好,只要團結一致,抓住機遇,不難再創輝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廉 丹 馬常艷)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