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十三五”將有效修復受損重點區域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6年12月17日 16: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資料圖。張斌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17日電 (記者 王子謙)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17日在海口表示,“十三五”時期國家海洋局將加強治理修復工作,有效修復受損海灣、河口、濕地等重點區域。

  孫書賢在參加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海口年會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共享美麗海洋》的致辭時説,近年來國家海洋局積極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先後編制了《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等規劃,制定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路線圖”和“時間表”;制訂修訂了《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島保護法》等法規,為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法律支撐。

  他介紹,近年來國家海洋局先後批准建立海南三亞等24處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沿海地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標桿”和“試驗田”。開展海洋綜合管理示範區建設,以深圳為試點創建基於海洋生態系統的國家級海洋綜合管理示範區。

  他指出,2016年國家海洋局印發在全國全面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的意見;海洋督察制度在東海區率先開展試點,已經提交國務院審查;海洋生態補償制度已在山東、江蘇、廣東等省先期實施;海洋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框架已經搭建;圍填海計劃總量控制制度和海域分級有償使用制度不斷完善。

  據悉,2016年中國沿海18個城市利用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將對140余公里岸線、5300公頃濱海濕地、6400公頃海域實施整治修復,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趨好。

  孫書賢説,中國在不斷完善國家和地方相結合的海洋環境監測業務體系,全國海洋環境監測機構總數達到235個,年均開展14大類8000余個站位的監測,年均獲得監測數據240萬個以上,建設在線監測設備近百台(套),同時建成了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系統和海島監視監測業務體系,對海域海島資源實施常態化監視監測,並在國際上産生了重大影響。

  他指出,中國正在不斷健全海洋環境監督執法體系,開展“碧海行動”等海洋生態環境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十二五”期間共開展生態保護檢查20余萬次,檢查項目約4.3萬次,查處海洋生態違法案件3426次,有效地震懾了海洋生態破壞行為。

  孫書賢介紹,“十三五”時期國家海洋局將採取規劃引領、區劃指導、紅線劃定等多種手段調整優化海洋開發利用活動佈局,切實提高開發效率;從資源總量控制、市場化配置、嚴格資源環境管理三個方面來促進海洋資源的節約利用,切實優化海洋經濟結構;加快推進海洋督察、生態紅線、區域限批、總量控制等重點制度,加快提升海洋資源環境管理的依法行政水平,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來保護環境、保護資源。

  他説,“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實施好藍色海灣整治、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重大項目工程,發揮好重大項目工程的引領帶動作用,有效修復受損海灣、河口、濕地等重點區域;積極實施智慧海洋、海洋環境實時在線監控建設、“一站多能”等重大工程,切實提高海洋監測評價、應急響應、生態保護修復等基礎能力。

  孫書賢表示,中國正加強各涉海部門之間橫向協調和各級政府之間的縱向聯動,強化公眾參與,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讓每一個人成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監督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