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首次月背採樣,夢想號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極秦嶺站崛起冰原,展現了中國人逐夢星辰大海的豪情壯志。”
這些在習近平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被提及的重大成果,串起了2024年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印跡。
前沿領域多點開花,重大工程刷新紀錄。2024年,中國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上,高歌猛進、步履猶堅!
“科技地基”更加牢固
過去一年,“國之重器”捷報頻傳。
截至2024年11月,“中國天眼”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已突破1000顆,超過同一時期國際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星數量的總和;
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確認世界首個超級宇宙線源,加快解開高能宇宙線起源這一世紀之謎的進程;
被譽為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超級顯微鏡”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實現高分辨中子衍射儀、高壓中子衍射儀成功出束,將顯著增強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多學科研究能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佈局。一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深耕基礎研究,創下多個新紀錄。
2024年9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水冷磁體,成功産生42.0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打破了2017年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水冷磁體創造的世界紀錄,成為國際強磁場水冷磁體技術發展新的里程碑;
2024年3月,《細胞》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一項新成果,標誌著我國科學家破解了葉綠體基因“轉錄機器”構造這一科學界公認的世界性難題,補上了細胞“CPU”最後一塊拼圖;
同月,我國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復粒稻“三粒一簇”的遺傳奧秘,為培育高産水稻新品種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路徑,成果發表于《科學》雜誌。
探索前沿科學的征途上,中國科學家不曾停歇腳步,取得諸多顯著進展,摘下數個“世界之首”:首次實現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首次獲得六角冰表面的原子級分辨圖像、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
《2024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各學科最具影響力期刊論文數量、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繼續保持世界第1位。截至2024年7月,中國的熱點論文數為2071篇,佔世界熱點論文總數的48.4%,世界排名保持第1位。中國高被引論文數為6.57萬篇,佔世界份額為33.8%。
基礎研究行穩致遠,“科技地基”正在不斷加固。
重大工程再攀高峰
2024年歲末,嫦娥六號帶回的“月背土特産”,接連為世界帶來驚喜:2024年11月,我國科學家利用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做出兩項獨立研究成果,分別登上《自然》和《科學》雜誌,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約28億年前仍存在年輕的岩漿活動;2024年12月,《自然》又報道我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六號月背樣品,獲得了人類首份月背古磁場信息。
2024年6月,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任務,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一次重大突破。一年來,中國航天續寫輝煌,交出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中國空間站迎來兩次在軌“換班”,6名航天員先後進駐“太空家園”;天舟七號、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圓滿完成任務,確保“天宮”穩定運行;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成功回收,我國航天技術又一次飛躍……
仰望蒼穹之上,中國力量飛天攬月、逐夢星辰;俯瞰神州大地,中國速度也在節節攀升。
30分鐘!深中通道歷時7年建設正式通車,縮短深圳中山兩地車程。2024年末,黃茅海跨海通道也正式通車,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交通網絡再添“關鍵一橫”。
22.13公里!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順利貫通。通車後,駕車穿越天山峻嶺將從原來3小時縮短到20分鐘。
400公里每小時!全球運營時速最快高鐵CR450動車組樣車在京發佈,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400公里,多項主要指標國際領先。
豐碩成果不止於此。
我國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有望將人類“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的夢想變為現實;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助力中國極地考察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第一口突破萬米大關的科探井誕生,再次刷新亞洲最深井紀錄……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研發經費投入達4340億元,同比增長2.7%。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之首。
從求索微觀世界,到奔向星辰大海,從揭開自然奧秘,到創造偉大奇跡,站在2025年的新起點,澎湃的創新之力已蓄勢待發,即將書寫我國科技成就歷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