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專家視角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黨史專家楊建偉
廣東實踐為毛主席思考決策提供參考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中共三大的歷史地位?
楊建偉: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是我們黨總路線總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三大,就是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並從理論走向了實踐,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大革命、北伐戰爭的向前發展。
南方日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在國民黨任職期間發揮了哪些作用?早期在國民黨機關的工作經歷,對毛澤東的人生和中國革命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
楊建偉:毛澤東在國民黨任職期間的主要貢獻是在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之後,促使國民黨的工作成效産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宣傳國民革命理念,在輿論上推動大革命、北伐順利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也使毛澤東畢生高度重視輿論工作。
其次,在毛澤東的推動下,在共産黨人的竭力組織動員下,國民黨地方組織也開始快速擴張,國民黨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也為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奠定了組織基礎。
對於毛澤東而言,在國民黨的工作經歷也使他認識到: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現象突出,組織結構較為鬆散,其中左派可以作為將來聯合的力量,這在後來的西安事變、1946年的舊政協會議、1949年的新政協會議等事件中,與民盟、民革等友黨開展的合作中均有所體現。
需要強調的是,在與國民黨的合作過程中,特別是在“整理黨務案”發生以後,毛澤東形成了一種清晰的認識,就是一定要牢牢掌握革命的領導權、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主導權。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更是鮮明地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應該説,這與他早年在國民黨的經歷有著直接關係。
南方日報:主持農講所的經歷,對毛澤東深化農民問題認識,發展完善農民學説産生了哪些影響?
楊建偉:在早期的中國共産黨人中,毛澤東是第一個認識到:中國革命既不同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論述,也不同於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這種不同集中體現為毛澤東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這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曾經説過,“中國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如何保證主要由農民構成的中國共産黨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毛澤東後來總結出依靠思想建黨。農講所的實踐就是通過灌輸革命思想,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培育中國的革命力量。大批農運骨幹回鄉後積極組織農民運動,在北伐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不僅讓毛澤東加深了對農民革命主力軍作用的認識,而且為“思想建黨”原則的最終確立奠定了基礎。
南方日報:廣州乃至廣東在毛澤東建設新中國的構想中,佔有怎樣的地位?
楊建偉:解放初,鋻於廣東的自然條件,以及傳統的商業、輕工業優勢,在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局中,賦予廣東著重發展農業、輕工業和出口創匯的重任。對於解決吃飯這種頭等大事和加強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廣東視察時,毛澤東曾提出要重視發展沿海工業,並指出,“認為原子彈已經在我們頭上,幾秒鐘就要掉下來,這種形勢估計是不合乎事實的,由此而對沿海工業採取消極態度是不對的”。廣東開始結合自身優勢,逐漸加強特色工業的發展,廣州等城市也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工業城市,並推開了廣東的“小三線”建設,廣東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應有地位日益凸顯出來。
南方日報:廣東的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對毛澤東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産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楊建偉:1955年,毛澤東在廣州主編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併為該書寫了序言和按語,還把廣東九個農業生産合作社的文章選進書中。應該説,在農村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廣東十分積極地探索農業合作社的建設,堅定了毛澤東通過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推動了農村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逄先知、金衝及主編:《毛澤東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2.高世琦編著:《中國共産黨幹部教育世紀歷程》,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年版。
3.王國梁主編:《中共名人在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記者 駱驍驊 實習生 蔡旭珠 賴盼聞 張雪君 攝影:王良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