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組數據即可揪出電商售假團夥,你信嗎?可別不信,這便是王嘉嫚每天的工作。
王嘉嫚是國家質檢總局電子商務産品執法打假分中心(內蒙古)數據組的一名工作成員,這個國家級的電商領域執法打假中心於今年2月21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成立,是繼浙江杭州之後國家質檢總局設立的第二個國家級電商領域執法打假中心。其支撐主體單位是內蒙古電子信息産品質量檢驗院,借助新型大數據搜索系統,檢驗院在打擊電商假貨上有了不少成績。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日益發達,網購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心頭好,但假貨問題卻會讓買買買的快樂心情變得愁雲慘澹。電商假貨怎麼查?大數據搜索平臺如何建立?
數據組讓假貨無處遁形
借助新型大數據搜索系統,內蒙古在對付電商平臺上的假貨方面有一套自己的辦法——搜索雲服務平臺。別看平臺界面看起來普通,它的能量可不小。擁有“一鍵搜”、實時查詢、輿情聚焦和事件分析等多種功能。
在內蒙古質監局去年進行的羊絨製品打假案中,搜索雲服務平臺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通過平臺,有兩種方式可以找出可疑網店。”王嘉嫚所在的數據收集組,主要為挖出可疑網店提供數據支持,是打假行動中的後勤軍。
“第一種方式是留意平時的推銷、廣告信息,如果有出現頻率較高但比較可疑的廣告,就可以通過‘一件搜’功能檢驗”,“一鍵搜”類似于百度搜索引擎,但有排重、去噪功能,能夠去除掉諸如新聞、留言等冗余信息和合併商戶信息。
之前,他們在百度上總看到有一家“宇嘯羊絨”店舖的廣告,因為沒有聽説過這個羊絨品牌,就用“一鍵搜”查詢了一下。“你看,用百度搜這個關鍵詞,會出來10多頁200多條結果;但用我們的搜索引擎,只有17條結果,再點進去看,工作量就小多了”,王嘉嫚不無驕傲地展示起來。
第二種方式,是利用搜索平臺的實時巡查功能,設定特定關鍵詞,對網絡上的投訴信息進行追溯,找到可疑店舖。王嘉嫚介紹道:“我們會將‘內蒙古羊絨投訴’‘鄂爾多斯羊絨電商’等關鍵詞組合設成實時巡查的目標,雲平臺能反饋的投訴信息包含所有裸露在互聯網上的投訴信息,包括微博、微信、論壇和電商平臺上的投訴。”
“每次設置完成之後,24小時之內平臺上就會有大量結果滾動顯示出來,之後每6個小時會再有一次更新。我們不用盯著電腦到處找投訴了,工作輕鬆了不少。”王嘉嫚對這個好幫手頗為滿意,“最後只要核實商鋪是否還在,並把投訴收集起來就行了。”
之後,他們匯總從兩方得到的信息,便將網上所有售賣羊絨衫較為可疑或被投訴的店舖送到另一個團隊“研判組”那裏。
研判組挨家挨戶甄別疑似造假店舖
相較于有了雲搜索平臺做幫手的數據收集組,研判組的工作更需要人工參與。
蒙古族小夥子烏禾力就是研判組中的一員,“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數據組收集到的賣羊絨衫的店舖挨家挨戶甄別,找到其中疑似假冒的産品,再採樣購買。”
為了讓甄別標準更加統一化,他們確立了五點依據判別疑似假冒産品,分別是,成品價格低於原材料價格、産品細節表述模糊不清、産品質量投訴、疑似刷單、正品與假冒産品對比等。
烏禾力介紹到,比如,去年8月,羊絨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基本是500元/公斤左右,有的商家的成品羊絨衫只賣158元,還不夠羊絨的成本價,這種商品基本上就能夠判定其為假貨。還有,檢驗標準中規定羊絨類産品含量標注只能為羊絨,不能表述為其他羊絨或羊羔絨,這樣的也都被歸在疑似商鋪裏了。
“判別工作雖然繁瑣但很有趣,制假售假者變化多端,給我們的甄別判斷也帶來了不少難度”。在他的回憶中,判定假冒店舖時,最好玩的便是有一家網店把名字起成“鄂爾多斯旗靚店”,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是“鄂爾多斯旗艦店”,“‘靚’字和‘艦’字長得這麼像,這不就是故意混淆消費者麼,虧他們能想出來!”
研判組在甄別鎖定疑似造假店舖後,下一步進行的就是採樣工作,“一般我們每次都會購買兩件樣品,一件檢驗,另一件留存”,烏禾力説。
採樣之後他們把樣本交給內蒙古纖維檢驗局,由纖維檢驗局負責檢查羊絨製品的品質和羊絨含量等內容,最終形成檢驗報告。
在羊絨製品網絡打假行動中,檢驗院分別於2015年8月、11月和2016年3月進行了三次採樣,名單都是按比例從疑似假冒名單中抽取的,共有130批次的樣品,這些樣品均標稱註冊地為內蒙古。
“只有羊絨含量達到30%以上才能稱得上‘羊絨針織品’”。內蒙古纖維檢驗局局長王莉介紹道,“這三次採樣的130批次樣品中,有46%的樣品纖維含量與標註明示的纖維含量不符。有的樣品羊絨含量標注是100%,檢驗時發現只有百分之二到三,是徹徹底底的假貨。”
除了羊絨含量不足的問題之外,産地造假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三次採樣中,很多標稱是‘鄂爾多斯’或者‘鹿王’等知名品牌的羊絨衫,標注的發貨地是內蒙古,但實際發貨地卻是河北、湖南等地,基本上這些樣品在檢驗中全部不合格。”電子信息産品質量檢驗院副院長王永翱介紹説。
打假不能像打地鼠,避免售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網上的假貨找出來了,那麼如何處理呢?
“目前對於網絡假貨實行的還是屬地查處,我們會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同時通知屬地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查處。”內蒙古質監局執法督察局副局長高雲峰告訴記者。
“不過現在我們面臨最大的困難也是在查處方面,一些電商對於網店的門檻設置非常低,很多店家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為了賺取利益,這些人把全國範圍內的假貨收集過來在網上賣,很難確定這個産品到底是哪生産的,另外,即使確定了是哪生産、哪個企業生産的,但是出於一些地方保護主義等綜合因素,我們在查處假貨方面也遭遇到了許多阻力。”高雲峰説。
除了對羊絨製品進行了網絡打假專項行動,內蒙古質監局還運用大數據搜索雲服務平臺對內蒙古手工藝品、兒童紙尿褲等産品進行了網絡打假專項行動。3、4月春耕時節來臨,國家質檢總局又給他們下發了一個調查網售春耕農具、農藥化肥的任務,這不,他們又忙活了起來。
談起未來的規劃,高雲峰展望道:“我們的打假中心只是幫助全社會和消費者辨別網絡假貨的一個手段,真正有效遏制杜絕網絡假貨的還是‘信用管理’‘法制管理’。若能做到‘一次售假、終生禁入’,産品的質量才會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