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蘇南地區要著眼形成更多引領型發展,在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機制上率先突破,為全省轉型發展提供示範。”省黨代會報告對蘇南地區作出了這一新定位。參加省黨代會的經濟界代表認為,“四新”是江蘇經濟轉型的新指向,不僅是對蘇南地區的要求,也傳遞了蘇中、蘇北地區要堅持高起點發展的重要信號。
“四新經濟”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導、動態變化、高速增長的特徵,既體現了全球産業發展最新趨勢,也包括對傳統産業的改造提升。代表們認為,“四新”經濟是江蘇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和動力源泉。
新技術——
瞄準前沿引領變革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能轉換,前提和根本是技術創新,尤其是瞄準前沿、引領變革、替代傳統的新技術。“江蘇科教資源豐富、人才輩出,有很多‘製造第一’,如果能實現更多的‘創造第一’,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將是幾何級。”省黨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教授王廣基表示,江蘇要涌現出更多新技術,必鬚髮揮好“三個作用”,即省內各所大學優勢學科的作用、江蘇籍兩院院士的作用、江蘇在外學術&&人的作用,這是創新的重要寶藏。
省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最有條件、最具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李強同志在參加蘇州團審議時特別指出,江蘇創新要在全國領先,蘇州首先要衝在全國第一線,這樣的創新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創新,而應該是引領性的,要有更多的原創成果。
“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是技術創新的重中之重。”省黨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介紹,圍繞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結合産業基礎和優勢,江蘇正在實施兩個重大專項。一是前瞻性産業技術創新專項。圍繞未來網絡、現代通信、新材料、新醫藥、智慧製造等領域,到2020年組織實施600項以上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突破200項産業前沿技術,培育形成20個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創新鏈。二是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圍繞培育形成下一代互聯網、納米科技、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高端醫療器械、先進碳材料、智慧電網等一批輻射力強、帶動力大、附加值高的産業創新集群,集成推進自主創新重大成果産業化,到2020年形成200個重大自主創新産品。
新産業——
突出先導性支柱性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最終要落到現代産業新體系的構建上。“無論是新興産業還是傳統産業,不是簡單地看統計口徑的歸類、規模,關鍵看其在産業鏈、價值鏈中所處的環節。”省黨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分析説。
如何發展新産業?省黨代會報告指出了明確路徑:戰略性新興産業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聚焦細分行業和領域,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産業規模發展;先進製造業要堅持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品牌化方向,推動智慧製造快速發展,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和知名品牌。
“江蘇是全國率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省份,已有較好基礎。”省黨代表、省發改委主任陳震寧介紹,江蘇省正在編制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展思路、目標導向、重點路徑均作了優化調整,“更加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中心’‘一基地’建設,主動順應新經濟發展趨勢”。比如,適應創意經濟發展大趨勢,新增加“數字創意産業”;適應航空航天産業發展形成的巨大市場空間,將“海洋裝備産業”拓展為“空天海洋裝備産業”;適應能源生産和消費變革需求,將“智慧電網産業”“新能源産業”整合提升為“新能源與能源互聯網産業”。今後一段時期,江蘇省將在前沿發展、高端發展、融合發展、提質發展和綠色發展等方面下功夫。
新業態——
在跨界融合上找機遇
伴隨著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現有産業將衍生疊加出新的環節、新的領域,發展成為新的業態,在現代服務業中表現最為明顯。省黨代會報告中指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兩個重要方向,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剛剛在無錫舉辦,物聯網將成為撬動江蘇省經濟轉型的重要支點,加速跨界整合、集成創新、規模化發展。物聯網帶來的“蝴蝶效應”影響到了多個産業,也成為省黨代會的熱議話題。這幾天,許多代表找到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代表,討論依託物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金融主要服務個人客戶,物聯網金融的對象則是企業客戶。”劉海濤分析説,隨著平臺上集聚的市場主體越來越多,將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較高交易成本,既為供給側改革注入活力,也將培育出更多新業態。
“每一個新業態的萌芽、發展,都展現出了創新的巨大魔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省黨代表、南京市雨花臺區委書記、中國(南京)軟體谷黨工委書記黃河介紹,依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智慧製造和信息安全等産業,園區正在涌現出一批新業態,發展勢頭非常好。
新機制——
讓企業唱主角
發展新經濟,需要新的制度供給。參與省黨代會報告起草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報告最終定稿前一刻,省委主要領導加上了“新機制”,充分體現了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高度重視。
“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對軟環境的要求很高,缺少有效的市場激勵、良好的政府服務,新産業、新業態就難以孕育成長。”省黨代表、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表示,新經濟改變了過去政府主導産業定位的發展路徑,企業從跟著政府走轉為跟著市場走,不鎖定發展內容、不固定推進模式,政府有形之手的“留白”突出了市場的決定性、企業的主體性。
行政審批制度牽一髮而動全身,縱向可以撬動政府自身改革,橫向可以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省黨代表、蘇州市市長曲福田表示,以即將開展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為抓手,把分散在各部門的審批事項逐步集中,按部門條線開展的“串聯審批”調整為按企業和群眾創業辦事需求為導向的“並聯審批”,顯著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對照新經濟的發展需求,未來5年的改革任務繁重,既有眼前看得見的事項,也有未來發展中將遇到的新情況。比如,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新業態的發展,就對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要求。省商務部門拿出了最新舉措——
體制機制求創新方面,推廣複製自貿區新一批改革試點經驗,深化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蘇州工業園區綜保區和昆山綜保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等國家級改革任務,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貿易方式求創新方面,深化海門疊石橋和常熟服裝城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推進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省級跨境電商産業園和公共海外倉發展,加快蘇州和南京江北新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開發區轉型求創新方面,探索大部制改革試點和“區域評估”新模式,提升蘇州工業園區、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連雲港東中西合作示範區等開放平臺功能,建設南京江北新區、中韓鹽城産業園等新一輪特色開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