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人民日報8月29日署名文章:安吉的“綠色變奏曲”
人民日報記者 王慧敏 顧春
山是綠的,田疇是綠的,街衢是綠的,農舍是綠的……甚至,綠樹映襯下的大河、小溪,也是綠的。
的的確確,走進安吉,通體感受的全是綠!
由於種下、且守住了這份難能可貴的綠,安吉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一個擁有此項殊榮的縣級城市。
放棄粗放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
安吉的綠,來之不易!經過了一番悲喜“變奏”:
浙江多山,安吉尤甚。這個躲在浙西北群山旮旯裏的山區縣,除了山,還是山——人均不足7分耕地。在“以糧為綱”的年代,沒有地,就沒有一切。所以,長期以來,安吉一直戴著“窮帽子”。
改革開放後,急於丟掉“窮帽子”的安吉,把目光轉向了工業,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財政確實是上去了,可代價呢?青山被毀,河流被污染……
天荒坪鎮的余村最有代表性:余村人靠山吃山,建起了石灰窯、磚廠、水泥廠等一大批企業。上世紀90年代,村集體經濟曾一度名列安吉縣各村之首。“當時礦區煙塵漫天,許多村民常年不敢開窗戶……”説起“石頭經濟”帶來的生態破壞,村民潘文革至今心有餘悸。
1998年,國務院發出黃牌警告:安吉被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痛定思痛,粗放發展老路不能再走了!安吉縣人大通過了“生態立縣”的新戰略。毅然關閉了33家污染企業,包括佔全縣1/3稅源的孝豐造紙廠制漿生産線。243家礦山企業只剩下達標的17家……
關、停的同時,安吉還紮緊了口袋——不符合規定的企業一律不準落戶。印尼金光集團一個投資近50億元的造紙項目,投産後年稅收可達10億元,然而因為環保問題被淘汰了;台資項目“天湖度假村”,房子已造好,環保沒達標,縣政府寧可賠償700萬元停了該項目……
安吉的努力,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視,2005年8月15日,習書記冒著酷暑來到天荒坪鎮余村調研,走村串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高興地説,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是高明之舉。熊掌和魚不可兼得的時候,要知道放棄,一定不要再去迷戀過去那種發展模式,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那個看重GDP的年代,安吉此舉,需要有定力。而定力,來自正確的政績觀。確實,單看經濟指標,一系列的關、停,安吉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在湖州各縣市的經濟排序中,安吉一度倒退至倒數第一。
但是,安吉歷屆黨委、政府挺住了——將“生態立縣”一張藍圖繪到底。在治污的同時,從2003年開始,安吉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該縣首創的“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成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模本。
“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經濟結構合理、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優美。”這是國家環保部門對獲得“國家生態縣”稱號的安吉的新評價。
從“犧牲環境換取增長”到“保護環境優化增長”
“如果農民餓著肚子,哪怕‘生態立縣’的號子喊得山響,也難以奏效。夯實經濟基礎,是守住綠水青山的前提。”安吉縣委、縣政府的意見高度統一。
有了這一理念,同樣是“靠山吃山”,內涵卻有了本質的區別:以前“靠山吃山”,是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現在“靠山吃山”,是通過保護環境來優化經濟增長。
安吉,漫山遍野是毛竹。您知道安吉竹産品有多少個嗎?3000多個品種!您和安吉人見面,遞給您的名片是竹子做的;到餐廳吃飯,喝的啤酒是竹子做的;到賓館盥洗,毛巾、內衣是竹子做的;連到網吧上網,U盤也是竹子做的。
全縣現有竹産品企業2000余家,11萬人從事與竹子相關的産業。“安吉現有的技術,能夠從竹梢、竹根、竹葉到竹桿,將一根竹子‘吃幹榨凈’。”浙江安吉永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興説。
毛竹成了“提款機”,人們播種新綠的積極性也便有了“永動力”。“現在,全縣形成了竹質結構材、竹裝飾材料、竹日用品、竹纖維製品、竹質化學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機械、竹工藝品、竹筍食品等八大系列産品格局。其中,椅業年産量3000萬把,佔據國內市場份額1/3以上。竹地板産量佔世界産量的50%以上,竹工機械製造業佔據了80%的國內市場並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1家。”安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有娣介紹。
羅列這些數字聽起來挺枯燥,但帶來的現實利益卻讓山民喜上眉梢:從賣竹掃把到做種類繁多的竹科技産品,安吉毛竹的“身價”已經從以前每百斤不足6元上升到每百斤60多元。
新的“靠山吃山”,安吉又有什麼新變化呢?
一是,生態優美。二是,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安吉的經濟結構:剛結頂的縣金融中心大樓裏已經入駐64家以金融産業為主的國內知名企業;這裡的“兩山”創客小鎮主打信息經濟創業項目,面向美麗鄉村智慧應用、資源環境科技、産業轉型升級研發3類項目;總投資170億元的“上影安吉影視産業園·新奇世界文化旅遊區”、總投資70億元的天使樂園Hello Kitty主題樂園、亞洲最大的安吉歡樂風暴樂園、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安吉(龍山)生態影視基地等“無煙”優質産業,紛紛搶攤安吉……
“咬定青山”,才有“金山銀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樹成材需要十年,而要使大地蔥蘢,十年遠遠不夠。安吉縣的領導告訴記者:只有“咬定青山”才有“綠水青山”;只有具備定力,才能最終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如何讓綠色常駐,碧水常流?安吉播綠,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把綠,植根于每個人的心田。
安吉的孩子,上學第一課就學水土保護。教育部門將《生態文明地方課程》作為必修課,共10個課時。“生態縣,人人建,愛環境,潔家園”,48字的《生態安吉縣民守則》,像三字經一樣朗朗上口,孩子們張口就來。每月一次生態日,每月一次環境綜合整治,都已成為安吉的慣例。
為了護“綠”,安吉在制度化建設方面狠下工夫。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説:“只有用法制化、制度化去固化‘綠水青山’成果,才能把山水治理從‘環境保護’躍升到‘生態文明’這個高度,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也才能真正寫好!”
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浸染,農民憑著樸素的經驗安排生活、生産。要實現“生態文明”,除了在生産中力禁生態破壞,如何改變生活中“房屋散亂搭,道路擰麻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這一窘境?安吉進行了一系列“美麗鄉村”規範化探索。垃圾分類在城裏也是難題,卻在安吉農村早早實現;全縣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覆蓋率達100%,《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技術規範》《浙江省生態村建設規範》兩個地方標準均出自安吉。
安吉白茶聞名天下,但縣裏早早劃定白茶禁墾區,10萬畝成為種植面積總限,嚴禁毀山種茶;水清魚多,但在安吉捕魚,要根據水面限量領證;2013年,安吉又發出“禁藥令”,草甘膦等高毒、高殘留農藥,不準進入安吉地區銷售使用,農産品無害化,又走到了全國最前。
其實,不用做更多説明,只要走進安吉,你就會對“生態文明”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兩句話,有深切的體會:
夏日的西苕溪雜花生岸,碧清碧清的河水,讓你忍不住想下河遊上一遭。其實,如今安吉每條河流的水質,都可以讓你隨便暢泳。
記者步入今日的余村。但見翠竹綠林連綿起伏,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清澈的溪水奏出悅耳的歡歌。村中心道路上,時不時穿梭著杭州、上海、蘇州等地牌照的旅遊大巴。
潘春林曾是村裏礦山的運輸司機,礦山關閉後,開辦了村裏第一家“農家樂”。賣風景真的比賣石頭賺錢!春林山莊名氣越來越大,年營業額達100多萬元。
常年在外跑運輸的村民胡加興,看到家鄉越來越清澈的河流,回鄉辦起了荷花山漂流。旺季時,雇工多達60多人……
很多人看過李安拍的電影《臥虎藏龍》,男女主人公在茫茫竹林裏比試劍藝的片段,讓人目不暇接。那片竹海,就在安吉。由於強力打造竹文化,每逢週末,安吉的山山水水間到處可以看到嬉戲、漫步的外地遊客的身影。
當然,“綠色變奏”的最大受益者是這裡的群眾。僅2015年,來安吉的遊客就接近15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175億元。美麗鄉村建設十二年,安吉財政總收入由7億元增加到55.68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5402元增加到23610元,由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轉變為高出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