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內蒙古篇】“十個全覆蓋”新牧區建設不做一次性盆景

中國新聞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2016年08月17日 17: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十個全覆蓋”工程完善了牧戶基本設施,西烏旗牧民蘇·呼格吉勒圖做起了家庭牧場旅遊業,年收入達到60萬元。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通拉嘎攝

  錫林浩特市貝力克牧場都蘭敖包分場職工溫馨的新居。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通拉嘎攝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錫林郭勒盟農村牧區正在向著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目標快步邁進。為確保“十個全覆蓋”工程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和長久使用效益,錫林郭勒盟各旗縣市區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環境整治和後期管護實施辦法,探索新牧區的管理和發展模式。

  “沒有産業做支撐,新牧區建設就是一次性的盆景。通過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貝力克牧場要打造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的吉祥小鎮。我們依靠獨特的平頂山草原火山地質奇觀和草原生態旅遊資源,建了酒店、航模基地、帳篷營地、民俗體驗旅遊景區,以生態旅遊小鎮建設促進産業轉型。”貝力克牧場場長于中敏介紹説。貝力克牧場吉祥小鎮地理位置優越,元大都—元上都—中國馬都旅遊線路正好貫穿於此。

  吉祥小鎮在原址的基礎上進行了村容村貌整治,進行産業轉型,這是錫林浩特市統籌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5種建設模式之一。把“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與産業發展有機結合,統籌謀劃産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成為錫林浩特市“十個全覆蓋”的亮點。

  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腦幹哈達嘎查一幢幢藍白色相間的牧民新居整齊劃一地排列,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今年,嘎查牧民伊松濤依託亮麗的新居和離主幹道近的優勢,辦起了牧人之家旅遊點,7個蒙古包平均每天凈收入2000元左右。

  在伊松濤的眼裏,發展牧家樂是牧民下一步發家致富的金鑰匙。“住的房子和周圍的環境美了不是我們最終目的。我們要通過美景,引來遊客,帶動發展休閒旅遊觀光業,從根本上改變嘎查牧業生産落後面貌,建設小康新牧區。”伊松濤説。

  在“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中,腦幹哈達嘎查科學規劃佈局生活區、生産區,採取集體合作發展的聯戶經營模式,通過2個育肥牛專業合作社,引導牧民投身到肉牛集中育肥的産業中。“我們這裡水、電、路、訊、衛生室、活動室、超市都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下一步,我們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化的肉牛養殖方式,引領嘎查牧民過上更富裕的日子。”腦幹哈達嘎查嘎查達烏力吉已經為牧民繪製了另外一幅發展藍圖。

  為確保工程長效惠民,蘇尼特左旗不僅下力氣抓好“十個全覆蓋”工程質量,還加強了後期鞏固監管。參照物業化、社會化管理的模式,蘇尼特左旗制定了適用於全旗“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各項子工程和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蘇尼特左旗“十個全覆蓋”工程後期管護辦法》,制定村規民約,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引導鼓勵牧民群眾積極參與牧區環境管護,增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維護公共環境意識;採取房前屋後“三包”制度,成立區長、片區小組長的衛生清潔管護隊,每個蘇木鎮所在地或人口集中地建垃圾場、垃圾箱,配垃圾車、專門保潔員的“6個1”保潔機制,通過財政補,群眾付費等方式,加強保障日常管護工作正常運行;通過開展“甘更艾力”“美麗庭院”“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引導鄉村文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包塔娜 巴依斯古楞 李文明)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