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 踐行新理念穩中有進 適應新常態活力增強

中國新聞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2016年08月08日 20:0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上半年,全省生産總值同比增幅居全國第6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居全國第6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居全國第4位;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居全國第5位……

  “十三五”開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全省經濟運行交出的這份“半年報”,展現了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的顯著成效,成績來之不易。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向好的態勢,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幹部群眾向全國第一方陣衝刺的信心和決心。

  “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經濟增速平穩、符合預期,經濟結構調整提速,動能轉化步伐加快

  合肥經開區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一緩一升,折射出經濟運行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 “經開區正在跨入以創新驅動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的新階段,經濟增長表現為增速減緩、發展質量提升。 ”該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偉説。

  8月5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議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向好,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符合預期、良好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發展趨勢總體向好、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

  中央政治局7月26日會議深刻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 ”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是經濟新常態的突出特徵。 “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保持在預期區間,經濟結構調整提速,動能轉化步伐加快。 ”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表示,這充分表明全省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徵更加明顯。

  從經濟增速來看,平穩成為主基調。全省上半年生産總值增長8.6%,自去年以來一直運行在8.6%至8.7%的區間。在穩健運行的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呈現快於全國、高於預期的態勢,其中,生産總值增幅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高於8.5%的年初預期目標;規上工業增加值、投資增幅均高出2.5個百分點。這也充分體現出我省作為發展中省份,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好的基本特徵。

  結構向好,是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從三次産業看,服務業增長提速、比重提高、貢獻提升: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佔生産總值比重由去年同期39.9%提高到41.9%。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製造業佔比由35.5%提高到37.4%,高新技術産業佔比由36.4%提高到39.2%。結構的不斷優化支撐著質量效益的改善提升。前5個月,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達18.9%,這固然得益於去産能背景下煤炭鋼鐵行業的減虧增利,但優勢企業和成長性較強的骨幹企業突出的盈利能力也是重要支撐因素。

  動力轉化步伐也在加快,新産業、新業態、新市場主體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上升。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7%,比全部工業産值增幅高9.8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網購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9.2%。全省新登記註冊企業8.9萬戶,增長39.8%,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199戶。不斷成長壯大的新市場主體,為經濟增長注入蓬勃生機。

  但要看到,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仍需要較長過程,新興産業、新生力量雖然成長快、活力強,但規模較小,其自身也同樣面臨著市場環境變化等諸多風險因素。與此同時,傳統産業佔比仍然較高,對經濟運行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上半年,僅煤炭、鋼鐵、石油加工三大行業的減虧增利就推動全省規上工業利潤增幅11.7個百分點。

  這就更加要求,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現有供給結構、提高産品和服務質量,培育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提供新産品新服務,調優存量、壯大增量,才能加快新舊發展動能的轉換接續,支撐全省經濟保持持續健康較快增長態勢。

  “調結構也是穩增長”:擴大有效投入,強化要素保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實施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同向推進

  黃山睿基新能源科技公司是位於休寧縣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製造的太陽能跟蹤系統能夠將光伏發電效率提高5%以上,但研發製造、生産銷售等各環節資金需求量大。休寧縣齊雲融資擔保公司通過政銀擔合作模式,為該企業提供740萬餘元的貸款融資。目前,該企業發展正在提速,投資3億元建設的新廠房和研發大樓已經投産。

  “調結構也是穩增長。 ”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面對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找準下行點、盯緊受困點、主攻增長點”,以深入實施“4105”行動計劃為主抓手,堅持擴大有效投入,強化要素保障,出臺幫扶支持措施,全力穩定實體經濟運行,實現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同向而行。

  擴大有效投資,在穩增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只有持續實施一批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導向的産業項目,才能加快新産業、新業態的成長步伐,調結構才能獲得有力支撐。

  據省發改委介紹,上半年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平穩推進,累計完成投資5908.9億元,佔年度計劃的58.5%,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升級改造的投資進度最快,分別完成年度目標計劃的69.8%和69%。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産業項目的投資“熱度”上升,上半年同比增長13.3%,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這表明,“4105”行動計劃提出的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工程、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工程、服務業加快發展工程等戰略部署,正在成為我省擴大有效投入的鮮明導向。

  強化要素保障,引導更多要素資源投向實體,是穩定經濟運行的關鍵支撐。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實體經濟運行的瓶頸,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調結構的步伐。如果信貸投放結構不合理,就會加劇資金“脫實向虛”,不利於新産業、新業態、新市場主體成長。

  在這一局面下,我省著力疏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管道,引導銀行業將更多的信貸資源配置到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中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據省金融辦主任周建春介紹,6月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003.7億元,同比增長18.3%,高於各項貸款水平2.8個百分點。針對企業資金週轉困難的現狀,我省還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還貸週轉,有針對性幫助産品有銷路、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維持資金鏈的正常週轉。

  但從增量資金的流向來看,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仍然不暢。上半年,全省直接融資1973.7億元,規模居中部第2位,其中投入工業領域的僅303.7億元,佔比僅為15.4%。信貸資金也大致呈現出相同趨勢:儘管上半年本外幣貸款增量達2441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但近八成增量資金投向房地産業、建築業等領域,工業企業的信貸增量同比反而減少46億元。

  基於投資結構與産業結構之間的高度關聯性,我省更要積極落實中央政治局提出“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的要求,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更好地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協同推進。

  “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雙創”動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産業核心競爭力和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持續提升

  7月份,上市公司陽光電源完成定向增發,通過非公開發行1.2億股籌集近30億元資金,用於光伏電站建設、逆變器擴産項目及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産品等新項目建設。

  當前,由於經濟下行和産能相對過剩,製造業投資回報預期較差,導致投資意願總體不足:上半年,全省製造業投資增長8.6%,回落3.5個百分點。但是,在這一局面下,陽光電源大手筆擴大投資,其“底氣”就在於擁有良好的技術儲備。該公司董事長曹仁賢介紹,公司每年獲得的技術專利超過100項。實施新項目,就是要把新技術轉化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産品,讓公司持續運行在快速增長軌道上。上半年,該公司盈利預增30%—50%。其發展路徑充分表明,創新始終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強調:“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 ”從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可以看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效應不斷凸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動力明顯增強,在“對衝”經濟下行風險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這突出體現在以創業帶動就業上:根據省人社廳的監測,上半年全省200家人力資源市場進場招聘單位4.75萬家,需求和求職人數分別為117.4萬人和9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51%、1.36%和3.13%,顯示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由於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人力資源市場需求仍在回升。

  作為衡量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上半年全省共獲授權發明專利9363件,總量居全國第7位、中部第1位;同比增長105.9%,增幅居全國第1位。與此同時,技術專利的價值不斷被放大。據省科技廳介紹,上半年,全省共辦理專利權質押融資59筆,質押金額4.84億元。專利價值的放大和“變現”融資,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闢融資新渠道。同時,我省設立的2隻産業投資基金啟動運營,以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形式投資34個企業項目,到位資金22.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73.6億元,進一步加快技術成果的産業化步伐。

  隨著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啟動,在“加快建設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産業創新中心”的目標引領下,全省産業創新活動更加活躍,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産業增勢迅猛。其中,晶澳太陽能産值增長74.7%,海潤光伏增長255.3%,國軒電池産值增長146.2%,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2.2倍,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35%。

  産業創新的源頭,在於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研發實力不斷提升。省科技廳相關報告指出,近年來我省企業研發經費總量和增速位次居全國前列,但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0.83%,在中部僅居第3位。國際上通常認為,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以上的企業才有國際競爭能力,而我省研發投入強度超過5%的企業只有755家,僅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因此,需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目前,我省已經提出“三重一創”的産業創新發展思路,即通過打造一批重大産業基地,建設一批重大産業工程,實施一批重大産業專項,引導企業加快突破事關長遠發展、拓展未來空間的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未來型産業,加快構建創新型現代産業體系,真正在科技創新、産業創新上“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不斷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專注應急電源研發製造的合肥聯信電源公司,是一家正處在成長期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董事長李多山表示,清除各種各樣變相的市場準入門檻,才能讓民營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顯然,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企業家需要更加明確的政策導向來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今年以來,我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紮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初步成效。受去産能帶來的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全省工業PPI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工業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總體有所回暖。同時,一系列去杠桿、降成本政策落地,逐漸起到了“減負鬆綁”的成效:5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由去年同期的58.7%下降到57.9%;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佔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8.5%下降到88.1%,財務費用下降3.7%。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對優化發展環境、穩定企業預期至關重要。今年以來,我省把健全完善清單管理制度作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創新舉措,啟動建立公共服務和仲介服務兩項新型清單試點,旨在切斷仲介服務機構與審批部門之間的利益關聯,破除“紅頂仲介”現象。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推動“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向“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過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改革紅利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活力,全省市場主體數量明顯增長,實力不斷成長壯大。 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貿單位分別比去年底凈增769戶和957戶。

  當前,民間投資增幅下滑已經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壓力: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僅增長6.4%,為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一些政策和制度性障礙仍然存在,特別是在增長潛力大的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領域、具有穩定回報的基礎設施等領域,民間資本進入仍然面臨隱性壁壘、政策懸空等障礙。對此,我省已經作出及時修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管理辦法,減少核準前置條件,加快建立運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等一系列降低準入門檻的制度性安排。

  只要堅持提高改革行動能力,推動改革舉措逐一落地,努力營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就一定會不斷匯聚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推動全省經濟持續運行在健康較快發展的軌道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