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 安徽篇】做好農戶的“拐杖”

——安徽為什麼走在了農業保險的前列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6月30日 17: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孔華)去年,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黃墩鎮種植大戶徐福運為自己種植的651畝小麥投保。

  今年5月連日降雨,導致小麥被淹,24日徐福運撥打了報險電話。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元農業保險)查勘人員立即聯絡農技專家和鄉鎮農險辦人員一起趕赴麥田,對不同麥地進行抽樣查勘。最終認定受災面積186畝,損失率為30%,賠付金額20088元。

  在安徽,像徐福運這樣的種糧大戶都投保了國元農業保險的險種。

  為了防範化解農業風險,2008年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發起了安徽省第一家保險法人機構、全國第四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國元農業保險。

  8年多來,國元農業保險打破行業發展規律,連續8年盈利,成為“全國農業保險的一面旗幟”。

  奔波在田間地頭

國元農業保險工作人員為農民處理保險理賠事宜

國元農業保險工作人員為農民處理保險理賠事宜

  6月14日,氣溫33度的夏日,穿梭在合肥市廬江縣柯坦鎮的田間地頭,遠遠就能聞到鴨棚散發的臭味。

  養殖戶宋功元家死了70多只蛋鴨,國元農業保險查勘員唐浩接到報險電話,立即跟公司領導趕到現場,核準死鴨數量、調查死亡原因、監督宋功元深埋死鴨、做無害化處理。

  處理完死鴨,唐浩還到鴨棚裏轉了一圈,叮囑宋功元噴點消毒水。養殖戶戴著口罩,他卻笑笑説:“習慣了。”

  跟唐浩同行的國元農業保險合肥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丁昌春是一位老黨員了,一個月大概有20天都奔波在查勘路上。“農民辛苦了大半年,遇到災情,你不及時趕到現場、及時理賠,他可能會更傷心。早點賠付多少能安慰一下他們,也能讓他們更快投入再生産。”

  無論高溫酷暑還是冰凍嚴寒,接到報險,國元農業保險的查勘員都要第一時間趕到田間地頭、雞舍鴨棚,查勘現場、清理投保戶損失、及時賠付。

  已經養了17年蛋鴨的張永宜,是廬江縣農旺蛋鴨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包括宋功元在內的246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生産的鴨蛋銷往江浙滬。

  今年正月初五晚上,雷電擊中張永宜家的一個鴨棚導致線路失火,損失了兩千多只蛋鴨。接到報險電話的唐浩先後三次趕到現場,幫助張永宜核實燒死的蛋鴨數量,並現場監督他們做無害化深埋處理。一個星期後,張永宜就拿到了42372元的保險理賠款。

  “有了保險等於沒有了後顧之憂,不用擔心意外,我們就能專心搞養殖、跑市場。如果沒有這個保險,一旦發生火災、病害損失就很慘重,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張永宜告訴央視網記者,自2013年9月以來,他共給70多萬隻蛋鴨購買保險,投入25萬餘元,獲得賠付60多萬元。由於服務態度好,出險及時,理賠很快,加上政府補貼70%的保費,其他養殖戶也都願意買這種保險。

  支起農戶做大做強的“拐杖”

  在推出各種農業保險的基礎上,常年跟養殖大戶、種植大戶打交道的國元農業保險深知農戶貸款難,為此,三年前推出了保證保險業務——給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做擔保,幫助其融資。

  “2013年,國元給我擔保,我向銀行貸款了100萬元;2014年還清貸款後又貸了100萬元;2015年,銀行增加貸款力度,給我貸了200萬元。”楊修兵形象地把農業保險和保證保險比作“養殖戶的拐杖”。

  楊修兵用貸款來的錢,修建了200多畝的精養低碳環保魚塘:水體氧氣濃度太低,系統會提示,水閘則會打開放水;自動糞便收集處理系統,能保持水體清潔。

  在國元農業保險的擔保下,僅僅廬江縣便有115戶養殖大戶獲得了1.3億元的貸款。這種貸款不僅不需要抵押,利息還比一般的貸款低2個百分點。

  知農時、懂農事、察民情、體民心,自2008年國元農業保險成立後,安徽成為全國第一個大宗農作物承保面積突破一億畝、基本實現全覆蓋的農業保險試點省,承保率、覆蓋面均居全國第一。8年來,累計承保農作物7億畝,畜牧1300萬頭,累計賠款70億元,3000多萬次農戶因此受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