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習近平治國理政新實踐

中國新聞國是論 2016年04月06日 22: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問題意識、目標導向、補齊短板、精準發力”是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新實踐的鮮明特點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五大特徵和表現:①充滿自信和戰略定力;②直面難題、敢於擔責;③哲學滋養、頂層設計;④真抓實幹、剛性執行;⑤積極針對在實現目標上的“短板”精準發力,力求克服自身的短板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教研部主任 韓慶祥

  三年多來,縱觀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問題意識、目標導向、補齊短板、精準發力”貫穿始終,成為其治國理政新實踐的鮮明特點。

  從“問題切入”實現“成功走出”

  問題是矛盾的具體表現,矛盾是問題存在的根源,哪有矛盾,哪就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諳這一辯證之道,其治國理政,既力求破解我國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問題,也力求解決我國相對發展起來以後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還積極解決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遇到的難題。

  習近平指出,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他強調,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産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

  不解決問題、不破解難題,發展就寸步難行。發展既要清障,也要建構。障礙不除,發展難行。破除發展障礙,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解決問題、破解難題。不解決我們黨面臨的“四種危險”問題,就難以應對“四大考驗”,難以把堅硬的“鐵”打好;不解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問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容易落空;不解決“五大發展理念”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難以真正兌現。

  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工作本質上就是解決主要矛盾和根本問題的,只有從問題突破,才會有更好結果,問題掩蓋,就會失敗。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首要工作就是解決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把本職工作做好,首先要具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發現、分析、解決本單位、地區的矛盾和問題。淡漠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不正視問題就會演化成大問題。只有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才能贏得主動,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的路標。只有解決矛盾和問題,才能推動本單位、地區發展。解決了問題,就成為下一步發展的契機。一個單位或地區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分析和解決矛盾、問題的過程。要言之,增強問題意識是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這叫做從“問題切入”實現“成功走出”。

  因此,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善於把精力用在發現、分析、解決本單位、本地區的矛盾和問題上來,把解決問題作為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包袱,作為創新的支點而不是退縮的藉口,作為更上一層樓的機遇而不是聽之任之;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多從比較中發現問題,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發現問題,在總結經驗教訓中發現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諳這一道理,所以,其治國理政,首先是從破解發展進程中積累起來的矛盾和問題入手的,也是從分析解決發展起來以後出現的新的矛盾和問題入手的,並以此來推動當代中國的發展。

  再從外部環境來看,國家之間的較量既看各自優勢,更看各自短板。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的發展,都要遵循三句話鐵律:發揮比較優勢,克服發展軟肋,打牢發展支點。雖然發揮比較優勢、打牢發展支點很重要,但首先重要的是克服發展軟肋,因為軟肋不克服掉,比較優勢就發揮不出來,發展支點也不牢固。高手過招,往往不是拼誰功力高強,而是比誰漏洞最少。

  兩個人競爭,失敗一方不是沒有優勢,而是漏洞太多;一些地區落後,是由於發展短板太多,具有比較優勢卻發揮不出來。有些人難以應對複雜的風險、難題,難以順利完成其擔負的歷史任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自身有“短板”。

  所以,具有問題意識,積極分析和解決我國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進程中彌補發展短板,選準發展目標,然後精準發力,就顯得尤為關鍵了。這就是所謂的“問題意識、目標導向、補齊短板、精準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路主要是從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克服短板切入的。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思想,基本上是圍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確定目標,併為實現目標精準發力而提出來的,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和精準發力,是他治國理政思想的發源地和生長點。

  五大特徵貫穿始終

  圍繞“問題意識、目標導向、補齊短板、精準發力”這一主線,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呈現出五大特徵和表現。

  第一個表現,就是充滿自信和戰略定力。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回避問題;充滿自信的人,才具有堅定的信心、信仰,才會去直面並破解各種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是有自信、有力量的表現。

  第二個表現,就是直面難題、敢於擔責。敢於擔當,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他積極推動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倡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強調努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籬,以及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及外交新格局等,都顯示出他敢於擔當的精神。他敢作敢當、敢作敢為,勇於擔當起對黨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和對人民的責任。其實,從正定走到福建,從地方走向中央,一路走來,都可以看出習近平同志敢於直面難題、敢於擔責的品質。

  第三個表現,就是哲學滋養、頂層設計。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中注重運用哲學智慧進行頂層設計。習近平所遇到的問題,要麼是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起來的問題,多是些難啃的硬骨頭,要麼是發展起來以後出現的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和難題,既需要高超的哲學智慧,否則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路徑和方法,也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否則抓不住牛鼻子,顧此失彼。習近平既具有哲學智慧,注重運用歷史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和底線思維破解難題,又注重在解決根本問題時對發展目標進行頂層設計。

  比如,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等問題上,習近平都注重運用哲學思維來思考和謀劃,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第四個表現,就是真抓實幹、剛性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準問題、目標精準發力,具有真抓實幹、剛性執行的品格,求真務實、作風過硬,具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剛性執行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是習近平同志當選黨的總書記之後,與中外記者見面時講的一句話,非常貼切地體現了他治國理政的品格。

  “打鐵需要自身硬”包含兩方面內涵:一是“打鐵”;二是“自身硬”。打“鐵”,意味著當今中國共産黨面對的任務、困難、風險和挑戰非常“堅硬”。既然“鐵”比較堅硬,“打鐵”的主體必須“硬”。這種“硬”,首先應當硬在精神、硬在能力和硬在作風,就是要真抓實幹、剛性執行。

  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們今天的改革是深水攻堅,必須要啃這個難啃的硬骨頭;在反腐倡廉和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上,他強調“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敢於“打老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他強調一定要用實際成效取信於民;他強調遇到難題,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他還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等等,體現的都是真抓實幹、剛性執行。

  第五個表現,就是積極針對在實現目標上的“短板”精準發力,力求克服自身的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們黨自身存在的短板即“四種危險”,強調要全面從嚴治黨;

  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短板,積極倡導和實施“五大發展理念”;

  針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短板,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針對我國外交上的一些短板,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作為、參與全球治理、構建命運共同體、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外交方略。

  無論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還是“五大發展理念”,還是外交方略等,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總體方略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