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有人説,張以慶以及他的作品頗具思想力、震撼力,開拓了電視紀錄片的創作及審視的視野,呈現出了深邃的人文精神與獨具特色的思想感情,具有可貴的價值,因而好評連連。僅僅從這兩部作品所獲得的獎項來看,可見一斑──《舟舟的世界》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及“最佳編導單項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電影節等六項國際比賽提名獎;《英和白》獲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創意獎和最佳音效獎,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2002年,張以慶獲得中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中國范長江新聞獎”。
也有人説,張以慶的作品,具有藝術的特質,其唯美而精緻的表現形式、電影化的拍攝、製作手法,以及其主觀意識的頑強表現等等,都有悖于電視紀實的精神等等,其作品應該劃出紀錄片領域。
這其中的反差,自然彰顯著一種被關注、被解讀的理由,也構成了我們這次採訪的背景。新作《幼兒園》的出爐,便成為我們這次交談的契機。
受訪者:張以慶 湖北電視臺紀錄片編導、獨立製片人
訪問者:劉 潔 北京廣播學院 博士研究生、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副教授
時 間:2004年 5月6日 下午
地 點:湖北電視臺
劉潔與張以慶
劉 從《舟舟的世界》、《英和白——99紀事》到《幼兒園》,人們在看完之後反饋給你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張 對每一部片子,人們都有所期待,看完後都感到有些異樣,也有不同的抵觸。但很奇怪,人們在看《舟舟的世界》、《英和白——99紀事》的時候是不太抵觸的,可一看《幼兒園》,不少人就有抵觸情緒,他們説孩子是天真的、幼兒園是美好的,你張以慶拍得不真實。你看你看,這些人是帶著根深蒂固的觀念來看的,他們始終認為蘋果是紅的,如果你拿出一個綠的,他們就不認為是蘋果。其實,我們對今天的幼兒園的了解,對孩子們的了解,存在著很多“盲點”,我們不能這麼概念化。
劉 或許《幼兒園》對人們的收視習慣是一種顛覆。
張 倒不敢這麼説。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園》或許有些超前。在對孩子們的了解和認知上,或許有一些價值。
劉 2001年,在你打算拍《幼兒園》的時候,我們談論過王朔寫的那部有關幼兒園的小説《看上去很美》,我想你當初不是為了去尋找一種純粹的美,才拍《幼兒園》的吧,因為我聽你説過,你對你小時候曾經有過的幼兒園生活感覺並不美好?
張 那一段生活是在北京的一個寄宿制幼兒園裏度過的,不是那麼美好,想起來就不是那麼多彩。但是在拍攝之前,我一直還是認為童年是美好的,幼兒園是美好的,早先那感覺是我自己的錯覺,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細膩的、比較敏感的孩子。於是,我就帶著一個非常良好的願望,想帶著所有成年人重新上一次“幼兒園”,去凈化一次、美好一次、純粹一次。但觀察了3、4個月後,我就傻了眼,沒有辦法,原先的想法全部被推翻了。所以,當時有很多人問我“你拍什麼?”、“你要説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