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4.紀錄片的暫時失勢:一種戰略的轉移
由於電視臺運作機制的改變,各級電視台中收視和收效都不景氣的紀錄片欄目紛紛“關停並轉”,一時間似乎紀錄片隊伍兵分馬散,地盤分崩離析。其實,這只是假象,至少是暫時的現象。因為,我們在看到關停並轉的同時,也可以隱約觀察到另一番景象:有人依然在為建立紀錄片的頻道奔走呼號、暗中使勁,並已陸續開播中央電視臺第10套和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新的紀錄片欄目時時出現;非紀錄片欄目中的紀錄片現象隨處可見;紀錄片的創作人員不斷增加;國外紀錄片節目和欄目的引進與日俱增;紀錄片節目的播出雖然被安排到了午夜,然而時間卻增加了,等等。因此,我們有理由説,這兩年中國紀錄片的暫時失勢,並不是説它已經走向了一個衰退的時期,而只不過是一次戰略的轉移。
5.當今中國社會,是紀錄片創作最佳時期
這兩年去了歐洲、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地方,從一個紀錄片人的眼光看來,我認為當今中國的紀錄片創作要比它們有優勢得多。這不光是我的觀點,也是外國同行的觀點。
的確,國外的文明和制度要比中國先進健全得多,然而同時也就死氣沉沉得多。高福利和無所不在的社會保障體系、法制系統,使得人們的生活沒有了戲劇性懸念和富於變化的生命力,而記錄、觀察和思考充滿戲劇色彩的人類生活,恰恰是紀錄片存在的意義,並體現其真正魅力之所在。
當今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社會的各種體制和機制都在轉變;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道德規範等都處於變革或重塑階段;人員的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都正變得頻繁;人們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充滿了危機感;等等。這一切,和中國延續了5000年的古老文化,同樣構成了紀錄片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也使得我們一點也不要詫異西方的紀錄片人對於來中國或與中國同行合作拍攝紀錄片的渴望。因此,我們自己更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紀錄片,以無愧於時代,也無愧於歷史。
6.國際勢力實質性介入,真正的交流正在展開
我國的紀錄片同行參與國際交流由來已久,並獲得了不少的成就。然而,細細分析起來可以發現,以往的交流多是被動型、單兵式的,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互動式的、全方位的合作型的交流。那種形式的交流,很難使中國的紀錄片與國際全面接軌。
今年已經不一樣了。
仔細去體察,就會發現,今年的四川國際電視節已經涌動著一股潛流,那就是中國的紀錄片已經被國外全面地關注。這種關注,已不再僅僅是中國的紀錄片作品,還有中國的紀錄片人、中國的紀錄片題材、中國的紀錄片走向、以及中國的紀錄片資源等等。這種國際關注,當前雖然還存在地域性,然而已經是實質性的介入了。因為,面對這種介入,我們不得不學會對話。
而這種介入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市場。
正是市場這個平臺,讓我們看見了天空。正是市場這個平臺,讓我們看清了方向。正是市場這個平臺,讓我們看見了我們自己。
等到有一天,我們的同行不再莫名地覺得市場似乎在毀壞紀錄片的藝術性的時候,我們的紀錄片市場就健康成熟了,我們的紀錄片也就健康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