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來有關民間借貸的話題時時見諸報端,顯示了民間借貸之活躍和民間借貸對國內經濟、民眾生活産生的影響之巨大。當前民間借貸現狀究竟如何?是否存在巨大風險?民間借貸對中小企業發展和百姓生活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民間借貸的活躍揭示了什麼,對此該如何去做?
9月以來,存款加速流出銀行體系。前15日,中行、農行、工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左右,出現罕見天量負增長。其中,中行、農行存款大幅減少約1800億元和1400億元。儲蓄搬家後可能流向理財、信託、藝術品、收藏品市場,甚至選擇高風險、高回報的民間借貸市場。
民間信貸如此活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金融體系的缺陷所致。央行每年都把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在一定的規模內,如果出現信貸緊縮,銀行就會改變其偏好,讓有限的信貸規模指標流向收益高的行業。今年的信貸收緊程度並不是太高,但銀行通過信貸規模管制讓有限的信貸流向其偏好的企業或行業,從而造成中小企業的信貸困難。在“存款利率下限管理、貸款利率下限管理”的政策下,央行直接管制銀行信貸利率,國內金融市場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定價機制。現行的銀行利率管制也成了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機制,持續的負利率把財富由債權人轉移給債務人,而債權人是分散的存款人,債務人則是銀行鎖定的關係企業及個人。當信貸政策轉向時,也進一步抬高了貸款門檻,許多中小企業無法從正常金融途徑獲得貸款。這不僅創造了民間借貸市場迅速膨脹的條件,也讓廣大民眾的財富隱蔽地轉向少數人。算一算,如果負利率是3%,存款人一年的財富就可轉移近7000億元。在負利率以及緊縮貨幣政策下,民間信貸活躍十分自然,但這種活躍的基礎條件卻是不正常的。
負利率下民間借貸成百姓日常理財方式
不斷創新高的CPI促使市民不甘心把錢存入銀行,而是轉向民間借貸市場,通過民間互助式借貸、貸款仲介等方式參與民間借貸獲取高利。高額利息的誘惑之下,民間借貸異常活躍,遍佈全國各地。
人民日報:民間借貸風生水起 巨大風險令人驚心
以滾雪球方式過度膨脹的民間借貸,之所以讓人膽戰心驚,是因為一旦長長的資金鏈在任何一點上斷裂,就會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更會讓捲入其中的普通民眾血本無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第一次溫州民間借貸的崩盤,出口外向型中小企業大範圍倒閉的悲劇,至今讓人心有餘悸。當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浙江投資研究機構的分析,浙江小企業約80%都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
業內人士預計民間借貸風險或在今年底集中爆發
珠三角出現多宗民間借貸糾紛:借錢者借下家還上家,騙十幾個債權人上億債款;有老闆還不起錢,全家連夜“蒸發”;專家稱:中國式次貸危機絕非危言聳聽,被高利率“催肥”的民間借貸正在顯露風險。羊城晚報記者連日對廣東民間借貸進行調查發現,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已經出現多宗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的民間借貸糾紛。惡意“連環貸”成為其中的風險放大鏡。一些債務人同時向多個放貸人連環借貸,令民間放貸這門生意如火中取栗般風險四伏,不少放“貴利”者受騙當“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