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 黃光銳
近來,環渤海各港口動力煤市場出現連續下跌,隨著煤價連續深度調整,從北到南各路煤炭貿易商如臨深淵,十年來一直“坐在家裏點鈔票”的煤老闆們也破天荒地坐不住了
同任何成規模的經濟現象一樣,大幅下調的煤價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不過筆者還是試圖用一個盡可能簡潔明了的框架來加以解釋。作為大宗商品,動力煤價格取決於供需狀況,這是表面的情況,在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需求不足、煤炭價格下滑的背後,在一輪行市波動的背後,經濟週期在起著作用。
坦率地講,經濟週期從統計規律上看是客觀存在的:自從1825年7月英國爆發歷史上第一次具有週期性的生産過剩危機以來,這种經濟危機已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作為一個客觀規律,只要不牽涉重大的結構性轉變,“長週期”在分析經濟問題時不失為一個選項。
然則,經濟週期在很多時候也隨著對“資本主義腐朽本質”的批判而被許多人忘了個乾淨。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時間裏,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應該説,在最初的十餘年裏,中國經濟是在為過去的短缺落後補課;在接下來的十餘年裏,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特殊的轉型階段。因此,在持續發生重大結構性轉變的中國經濟中週期波動被掩蓋了。但到了中國GDP規模擴張到了全球第二大之後,仍舊認為中國是個刀槍不入金剛不壞的經濟體,可以對週期率産生免疫,那就非但是自大,而且是一種危險的盲目。
過去,在亢奮的氣氛下,必和必拓總裁高瑞思公開預期中國鋼産量將達到驚人的11億噸。在國內這邊,煤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煤炭行業完成投資1.25萬億元,接著在2011年又完成了4700億人民幣的投資。正是這些新增産能的巨量釋放,造就了今天從渤海一直堆到南海的座座煤山。
然而,如同物理世界無所不在的重力場一般,經濟週期的客觀規律是無法強行扭轉的。目前,通脹威脅迫使央行一再收緊銀根,同時基建擴張步伐放緩,再加上一直“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的房地産市場,經濟減速成為必然。就這樣,一面是供應産能的集中上市,一面是有效需求的驟然收縮,一個煤價大泡沫便一下子套牢了全球礦企,也套牢了眾多財雄勢大的煤老闆和貿易商。
(作者為著名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