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週刊》評論員
國際運動品牌製造商阿迪達斯近日宣佈,“出於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今年晚些時候將會關閉在華唯一直屬工廠。而在此前,阿迪達斯競爭對手耐克公司也已關閉其在中國唯一一家鞋類工廠。
上述動向值得引起注意。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發達國家資本向發展中國家集中,而中國身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本身擁有無與倫比的生産潛能,加之各種政策因素,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引資國與出口國,且其勢頭之猛、持續之久、範圍之廣、程度之深,皆不愧為“世界工廠”。
如今跨國資本一反常態抽身而去,中國這一“世界工廠”怎麼了?答案當然很簡單:單純依賴發達國家産業轉移的增長模式無論其一度如何成功,終究擺脫不了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就像當年亞洲“雁陣”領飛的日本和“四小龍”。
中國的初級要素投入,尤其是廉價勞動力投入正在逐步衰減。僅從絕對數來説,中國15~29歲年輕勞動力總量近來已經見頂下降,全部勞動年齡人口很快也將在2015年左右見頂下降。此勞動力市場供需關係重大逆轉,結合經濟連年高增長必然要求的國民福利同步增長,共同導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過去兩三年間每年激增15%~20%。橫向比較,目前中國紡織品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為188~300歐元,相比全球紡織業工資最低的孟加拉國,其平均工資為80歐元,中國是其數倍。因此,逐利而來的阿迪達斯們復又逐利而去,完全符合理性預期。
站在今天的發展階段,中國當然不必要,也不可能掉頭重拾低工資優勢。然而,由於中國此前過於迷信低人力成本帶來的優勢,造成目前處於産業鏈兩端前後夾擊的尷尬處境:一方面,中國並不能排斥其他初級要素密集的經濟體加入競爭(如東南亞、南亞國家);另一方面,中國緩慢的高級要素培育不足以支撐其參與全球高附加值産業競爭。
可能的結果有兩種:其中之一,就是像日本、韓國等成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那樣,更多地將其發展成果轉化為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品牌資本;再一就是如同拉美國家,産業升級日漸跟不上成本上升,最終陷入“貧困化增長”發展陷阱。
好在中國尚有兩個獨特優勢可以仰仗。一是龐大的市場總量使其具備很強的外部經濟(經濟活動之間或者部門之間綜合配套的能力),這可幫助中國贏得一段有利的調整時機;二是可較為便利地發展起資本與技術相對密集産業部門。因此,我們對於“中國製造”仍然持有謹慎的樂觀,只要養護得當,“世界工廠”仍可迸發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