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股指跌跌不休,但就整體市場來説,實在沒有必要太過擔憂。在一個名義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速達到10%甚至更高的市場,10倍左右的整體PE(市盈率)和不到2倍的PB(市凈率)估值,實在讓人找不到太多擔心的理由:即使市場維持這樣的增速不改變,投資者也能持續分享到市場增長帶來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小公司的估值仍然偏貴。就整體市場來看,當前A股的市值加權平均PE和PB分別是12.8和1.8倍(彭博數據,下同),但如果按GICS(全球行業分類標準)154個子行業的PE與PB中值來看,則分別高達29.6和2.7倍。儘管從A股歷史上來説這並不是一個太高的估值,但相較國際平均水平、A股藍籌股水平來説仍然是偏高的。
當然,我們不需要擔憂所有小公司的估值,特別是一些輕資産公司的PB估值、或者是一些處於谷底的週期性行業的PE估值。不過,筆者以為,有幾種情況特別需要留心。
一種是在A股與成熟市場、主要是港股市場同時上市、同時A股股價又大幅高於後者的。如果有一隻股票的A股股價是港股的2倍,那麼既然投資者只需要付出一半的價格,就可以在港股市場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又為什麼要在A股花冤枉錢呢?
就目前來説,金融改革日新月異,資本市場與海外市場的接軌,也在港股ETF基金的發行下漸行漸近,A股和港股的價差在未來減小的概率大增。而港股有來自全球的投資者進行定價,他們改變定價習慣的可能性小于A股投資者。如果説10年前同一個公司在A股更高的股價還反映了上市資源的稀缺性,那麼現在這種稀缺性也隨著發行制度的改革逐漸消失。
第二種需要留心的情況是上市不久的公司。根據我們的統計,從2009年7月重啟IPO到2012年5月底,上市的公司有812家,而在這期間內股價較首發價格上漲的股票有42%,較首發當日收盤價上漲的只有16.5%,而這期間中證100指數從3405點下跌到2501點,中證500指數從3719點微漲到3753點。由此可見,購買新上市的公司風險要大於機遇。當然,隨著上市制度的改革,這種現象或許會在將來得到一定的改善。
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將其稱為“後週期類公司”,即其週期比主流的經濟週期晚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這些公司的盈利仍然高企,但這大多不是由於公司經營有方,而是由於其週期滯後於主流週期。舉房地産下行週期為例,鋼鐵、水泥等行業會伴隨著房地産的不景氣而陷入停滯,但由於工期、交房時滯等原因,購房者一般會滯後房地産開發建設一段時間進行裝修。這樣,在房地産行業陷入停滯的最初一段時間裏,家裝、家電等行業仍然能夠保持景氣,但這種景氣很不容易維持。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