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為何總是散戶先撤機構留守?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頂點財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八月的最後一天,兩市大盤暴跌。第二天從一位朋友那裏聽説一件有趣的事情:某著名券商在暴跌後給機構客戶的策略報告中,建議大家持股觀望。恰巧這位朋友同時也能收到該券商給個人客戶的策略報告,那份報告卻説:熊市已成,逢高撤離。這種情況,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

  出自同一公司的兩個觀點,讀者也許認為只是措辭上的一些差異。比如“逢高減倉”和“目前暫時持有”並不互相衝突。但是據我看來,未必那麼簡單。最近幾年,投資者群體分化明顯,而提供諮詢和研究報告的機構,也開始把針對機構和個人客戶的營銷策略和服務內容差異化。個人投資者往往以短線操作為主,追求絕對收益為多;機構投資者往往由於資金量和內部審批流程的影響,不可能短線頻繁交易,也不大會極端地突然滿倉或者空倉。券商的策略分析師大概也體會到了這種差異。

  機構投資者受到了更大的約束。所以經常是剛發佈了樂觀的預測報告和投資計劃,股市卻已經跌了兩成;或者剛對經濟數據作了消極的分析,當天晚上卻出了一個政策利好,股市跳空高開,弄得自己很尷尬。如果是個人投資者,發現自己錯了,很容易糾正,最多被家人和朋友嘲笑一下。但是機構的投資決策者,如果滿倉空倉頻繁變化,或者低賣高買,就要承受更大的輿論壓力,甚至要危及其個人的職業利益。

  近幾年機構投資者的力量不斷壯大,但股市也顯示出越來越大的慣性,漲時漲過頭,跌時跌過頭,單邊市越來越多於震蕩市,不知道這是不是和機構投資者的這種局限性有關?在去年大熊市和今年八月的下挫中,總是散戶先撤,機構留守,基金等專業機構減倉還不如個人投資者那麼及時,就是一個例證。從這個角度看,個人投資者是幸福的,他們只要對自己的資産盈虧直接負責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遠離市場一段時間,不必刻意去證明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價值,這種心態往往反而更容易買底賣頂。

  其實個人投資者在大勢轉折關鍵點,大可不必太多關注機構動向,按照自己對經濟背景和市場供需關係的判斷決定去留即可。

熱詞:

  • 機構投資者
  • 個人投資者
  • 散戶
  • 機構客戶
  • 股市
  • 券商
  • 短線操作
  • 單邊市
  • 空倉
  • 策略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