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24券遇新一輪投訴 商家稱欠款被五折結算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8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團800論壇上發現,上周投訴總量為124條。其中還是以24券為主,佔了36個投訴。最近24券主要的投訴都集中在加油卡和充值卡上面。

  每經記者 蔣佩芳 發自上海

  從裁員撤站、拖欠商戶款項到近期的加油卡圈錢風波,國內知名團購網站——24券似乎從未平靜過。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接到有商家對24券的投訴稱,一些商家自2011年年底與24券進行合作後就一直未收到結算款,“五一”前夕至24券北京總部要款,卻被迫放棄原有合同簽署了一份《和解協議》,簽署協議後,即視為商家放棄原有欠款數額,24券則以原欠款五折後的金額支付給商戶。

  IT法律人士趙佔領對此表示,商家可以依據合同法,主張這是因受24券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合同中約定24券欠商家款項支付一半即相同於支付全部,這也是顯失公平的。因此,商家可以請求法院撤銷這些合同,依據原合同執行。

  商家:被迫五折結算欠款

  一位江西南昌的商家李娜 (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于2011年年底在24券南昌站上線産品,前後合作三次,共計結算款3314.6元,但一直未收到24券結算款項。另一位在南昌經營美發工作室的陳偉(化名)也向記者表示,自己和李娜一樣于2011年年底在24券南昌站上線産品,合作三次,除了第一次結算了一小部分,之後剩餘的4172元就沒再進行結算。

  去24券北京總部前,李娜與其他商家均於今年3月22日前往24券南昌站辦公室去解決結算款問題。根據李娜所述,當時的24券南昌站辦公室不僅大門緊閉,還張貼了一個紙條稱全體員工去北京培訓。之後李娜接著聯絡對接的業務員未果,再之後聯絡南昌站劉姓負責人,對方則以沒錢為由直接挂了電話。

  此後,李娜、陳偉以及另三位商家結伴至24券北京總部討個説法,也希望24券可以將未結款項結算清楚。但當他們到了北京總部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24券的工作人員表示只以原合同款項的5折給商家結算,要不就一分錢沒有。該五名商家只得被迫與24券簽署了所謂的《和解協議》,視為放棄原合同上的金額,以五折後金額進行結算。據李娜所述,不是所有去24券追討欠款的商家都是5折,自己還曾見到有商家以原合同的8折進行結算。簽署後,原合同即被相關人員拿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事致電24券媒介經理Billy,該經理稱不太清楚此事,也回答不了相關問題。之後記者要求Billy提供可解釋上述問題的相關負責人的聯絡方式時,其以不清楚為由沒了説法。

  業內:24券資金鏈堪憂

  自稱至今被欠款近6000元的鄭州餐飲商家陳麗(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自身原因當時並未去24券總部,卻不曾想到去北京追討欠款的商家被迫以原合同的5折進行結算,此結果讓人無法接受。

  對此,業內人士李晨(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此可見24券的資金或許已經不夠,才會採取此做法。24券的邏輯可能是,原合同的金額應該有商家微薄的利潤在裏面,如今資金週轉不開,能給多少是多少。至於商家接受不接受則無所謂。另一方面,由於24券總部在北京,如若原合同上面有表明雙方如有法律爭議要去北京訴訟,那麼商家要走法律途徑只能到京進行追償,但如此一來商家在時間上可能耗不起。團購中商家多為小本經營,未必會願意去北京打官司,特別是作為個體商戶,涉及取證就更加麻煩。打官司對於個體商戶而言是既不擅長,又費時間的事。

  “24券如果要靠變更合同少支付欠款,則表明其資金鏈已經非常緊張,可能已不足以償還商家欠款。”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稱,即便用戶往24券裏充值也無法緩解其目前的資金問題,可以反映出的是24券目前資金緊張程度。前段時間所曝出的加油卡事件也是如此,中石化未與24券合作團購,也未授權系統外單位銷售加油卡,可能是24券想通過此虛擬團購項目進行變相圈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團800論壇上發現,上周投訴總量為124條。其中還是以24券為主,佔了36個投訴。最近24券主要的投訴都集中在加油卡和充值卡上面。

熱詞:

  • 24券
  • 新一輪投訴
  • 商家
  • 欠款
  • 五折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