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商場折扣亂象:原價定價多不合規 返券誘導消費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2: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衣服打了三折,價格仍是四位數,是物有所值還是商家虛高原價?

    ●因為“滿100元送100元”,消費者為湊整數不斷購物,是物盡其用還是不理性消費?

    對於愛逛街、購物的市民來説,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遇上“折扣”、“優惠”等風潮。去年下半年以來廣州各大百貨為了沖銷量,促銷活動一波接一波,“折扣”、“優惠、“讓利”成為了各大百貨的“主題詞”。

    然而,隨著活動的增多,消費者的投訴也日益增多。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佈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去年受理的消費者投訴中,百貨類投訴高居投訴榜單第二。據廣州市消委會統計,去年上半年,日用百貨類涉及零售業的投訴同比增長112%。

    百貨零售業商家們的“促銷”行動此起彼伏,不斷以“降低利潤”的姿態吸引消費者。但為何成為投訴重災區?是消費者維權意識高?還是消費者不滿意的背後確有實情?

    有業內人士透露,近一年來,不少商場打折頻率大幅上升,在這種市場互相“拼殺”的倒逼下,不少商家不得不抬高原價後再提高折扣幅度。有部分服裝供應商把服裝出廠價從原來“提高3倍”放大到“提高7倍”,以應對商場越來越多的打折促銷帶來的“利潤”消減。

    有業內專家也指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如今商場內幾乎有近半商品的“原價”都不合規,以致出現虛高原價充水打折的現象。記者持續觀察並走訪廣州多家百貨商場及超市,以了解“打折、換券、滿當、滿贈、積分”等背後的現象。

    亂象1

    原價定得高 打折空間大

    現象:“全場5折,買400元送1000元券……”高調的讓利優惠在商場內隨處可見,但是有部分商品打折後的價格仍然動輒四位數,不少消費者抱怨太貴買不起。“現在的衣服打了三折五折還是那麼貴,一點都不實惠。”人稱“購物狂”的王小姐抱怨道,“還有一次有件衣服標幾百元,説是打三折,但是衣服的標牌卻被剪了,根本就不知道原來是什麼價”。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透露,在其受理投訴披露的幾十起案例中,“虛構原價”的案件最多。例如某品牌的“男士西裝”,價簽標示原價每套3999元,促銷價每套1999元,經查實原價應為每套2280元。去年秋冬新裝一上市,廣州商場的服裝價格就一路飆升。“一件品牌羽絨服去年售價1100元左右,現在都在1500元以上。”説到買衣服,24歲的白領葉小姐表示都不敢去逛商場了。

    據廣州多家商場的不完全統計,去年冬裝的價格同比上升三成左右,今年春裝價格同比也有所上升。服裝價格上升原因是否單純是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經濟環境不景氣、銷售下滑,為了拉動消費,從去年開始,廣州等多地的商場都展開了打折促銷,頻率和深度比往年增大一倍以上。而消費者不打折就不買,有部分服裝供應商便把服裝出廠價從原來的只提高3倍放大到提高7倍甚至更高。

    有服裝企業市場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兩年服裝價格上升,原因不單單是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更多的是為了應對商場越來越頻繁的打折促銷。接連不多的打折活動,廠家怎麼受得了?”該人士表示,調高“原價”是不得已的應對之策。

    亂象2

    受“返券”誘導 消費者連環購物

    現象:除了直接在打折,現在商場常用的促銷手段就返券,“滿100元送100元”、“滿300元送800元”等廣告隨處可見。今年元旦,吳女士被一家商場“滿100元送100元”的促銷活動所吸引,選中一件498元的連衣裙後,卻被收銀員告知只能按400元的金額返券,而且要去另一個地方憑小票領券。於是,她又排了20分鐘的隊拿著4張消費券,並開始了新一輪的選購。好不容易看上了一雙售價268元的涼鞋,按照商場規定,消費券不找零,她只好花了300元的消費券買下。剩下1張100元消費券,由於商場在搞返券活動,所有商品都是原價銷售,100元能買的東西幾乎沒有,她又不得不多掏100多元買了一些不太需要的東西。

    無節造節、逢節必促銷已成為百貨商場慣用的促銷手段,近年來,隨著零售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家正掀起一場接一場的打折暗戰。尤其是去年以來,經濟不景氣、物價高企,導致消費者心理預期下降,很多百貨不得不通過頻繁打折促銷來拉動消費。有百貨商場負責人表示,百貨業應對此種惡劣環境的手段並不豐富,打折促銷將是主流,而購物返券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促銷手段。看似非常優惠的返券活動,其實也隱藏著一些消費陷阱。如吳女士所經歷的,一般消費者拿到返券後都會繼續消費,然而所購買的物品、服裝都並非當下急需,很多消費者是為了購買而購買,最後甚至超出返券金額的範圍,要多付一筆錢。

    分析

    商場“折扣”拼殺激烈

    “原價”定價多不合規

    去年下半年以來,打折促銷似乎已成為百貨商場的常態,而在廣州一些商場,促銷手段已升級翻新,換券、滿當、滿贈、積分……已形成了不打折就賣不出去的惡性循環。商場打折促銷,看上去是商場和品牌商會共同承擔利潤損失,事實上,利潤的損失也大都由品牌商承擔。而對商場和品牌商而言,窮于應付往往出現兩種選擇:一是把當季的貨品收起來,只展賣過季的滯銷品;一是部分品牌則會考慮在原價上做文章,事先提價再打折。

    雖然,商務部、工商總局等部門聯合發佈的《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規定:“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7日內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前7日沒有交易價格,以本次降價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然而,在實際經營中,此條款常常成為商家最容易觸碰到“雷區”。

    有業內人士透露,如今有近半商品的“原價”都不合規。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商場每天都有促銷,逢節更是必促銷,要在促銷週期間隔上完全滿足“7日”的條件,似乎很難實現。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表面上看,為應付接二連三的促銷戰,商場和品牌商會考慮在原價上做文章,但深層次而言,目前百貨業沿襲的“聯營模式”,也是造成一些商場價格欺詐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聯營模式”即百貨公司將場地租賃給品牌商,品牌商將銷售額的30%或者更高返點給百貨公司;或者是品牌商支付固定數額的場地租金,再向百貨公司支付一定的返點。由於品牌代理區域限制,目前一些銷售較好的品牌掌握在少數代理商手裏,這就造成百貨聯營招商時,品牌重疊率很高,百貨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弊端,導致頻頻開打價格戰,同時百貨對品牌供應商依存度過高,失去了議價能力。百貨聯營缺乏獨立創新的商業文化,其操作模式只能陷入重復的價格爭奪。

    數據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去年共受理消費者

    投訴約60萬件。其中,在投訴問題的類別中,百貨類佔據27.4%,位居第二。而涉及價格問題的投訴同比增長10%,尤其是價格欺詐行為成為重災區之一。

    此外,據廣州市消委會統計,去年上半年,廣州市日用百貨類涉及零售業的投訴同

    比增長112%。其中,日用百貨服務及價格投訴較為突出,“價格標識不清晰”成為投訴熱點。記者 陶達嬪 彭文蕊

熱詞:

  • 商場
  • 折扣亂象
  • 原價
  • 定價
  • 不合規
  • 返券誘
  • 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