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是市場經濟的開山之作,也讓斯密成為西方經濟學的鼻祖。200多年來,市場經濟的實踐也的確讓人們看到了“看不見的手”的巨大威力。斯密認為,自利就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大家”。這無疑是正確的。
然而,斯密的另一部著作,卻少有人關注——就是《道德情操論》。此書談的是另一方面,就是人性中“利他”的部分。斯密在分析“自利”的同時,也在倡導“利他”——當然,“自利”很多時候是無須倡導的。——由於《國富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以至於《道德情操論》在200多年以來,關注的人極少。
現在已經無從考證斯密當年同時寫了一部《道德情操論》,是否是出於希望淡化人們對他的“人性自私”觀點的強烈批評的動機;但顯然,市場經濟中的人們並沒有太強烈地批評“自利”的觀點,也同時並不太關注“利他”。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被認為是市場經濟的最後的動力來源。有趣的是,我們注意到,斯密的墓碑上是這樣寫的:“這裡安葬著《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的作者......”
人性到底是“自利”的還是“利他”的?這個答案並不是“斯密兩論”發表了200年之後才有,而是2000年前就有了。——人性一定是兼有“自利”和“利他”的成份。中國人愛説“小勝靠智,大勝靠德”。所謂“德”,從語義上看,歸根結底就是“利他”。——只是,同時兼顧“自利”和“利他”需要更大的智慧、勇氣和努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