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章摘要:據經濟之聲兩會特別專題《十大評論員看兩會》報道,2009年12月,時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的全國人大代表賀鏗説,作為副部級官員,靠自己的官員買不起房子。如今再次談到房價問題,他依然説“靠工資現在仍然買不起房。”
據經濟之聲兩會特別專題《十大評論員看兩會》報道,2009年12月,時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的全國人大代表賀鏗説,作為副部級官員,靠自己的官員買不起房子。如今再次談到房價問題,他依然説“靠工資現在仍然買不起房。”
賀鏗説,他的收入在北京肯定不算低,連他都買不起房,普通老百姓怎麼辦呢?居有定所,這只是解決生存之道的一個方面,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難以保證,何談發展?
應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為您評説兩會熱點,洞察財經大事。
巴曙松:近年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確實已經受到廣泛的關注,這也是引發更為嚴厲的房地産調控的直接原因。正因為房價漲得快,才有這麼嚴厲的調控措施出臺。但是也不能狹隘地理解房地産調控,因為房地産調控是一攬子的政策措施,不能僅僅把它理解為打壓房價,實際上它還包括一些制度建設。
我的理解是幾個方面:一個是要把該由市場解決的和該由政府解決的分開,政府要解決是一部分中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房建設。2010年我們開始進行房地産調控的同時,整個保障房的建設規模明顯加大,“十二五”期間提出的目標是3600萬套,2011年開工了1000萬套,今年是700萬套,兩年加起來就是1700萬套。在2010年的時候,整個保障房佔整個住房存量裏面的比重只有10%,但是到2015年3600萬套建完,整個保障房的存量就佔到了30%。
關於保障房建設,很多代表委員都會提出來,包括資金怎麼籌措、怎麼保證質量、怎麼合理分配、怎麼在保障房和市場房之間隔離,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也包括一些公務員住房問題的最終解決,比如説北京政府機關,可能最終還是要靠政府保障房性質的房子來解決。
打造以剛需為主導的房地産市場
每年兩會,很多代表委員都會談到保障房的話題,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就曾經明確指出開“奔馳買經濟適用房是政策的漏洞”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靜安區副區長朱成鋼,今年提出一個建議:把中國的保障房擴展成類似新加坡那樣平價國民的住宅,讓80%的中國人都能夠住進這樣的保障房。巴曙松對此表示,保障房的建設還要考慮到當前的發展階段和整個國家財力上承擔的比重。
巴曙松:實際上“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能夠建成的話,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再加上新增的每年城市的市場化這部分住宅還在發展過程中,這也是房地産調控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住房不是用來做投資的、不是用來炒的,它是用來滿足實際需求、滿足剛性需求的,這是這一輪調控非常重要的重點,所以對於投資性的買房,各種政策有嚴厲的限制,這個限制在整個20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可能都不會取消。
在哪些方面可能會做微調呢?陸陸續續也有代表委員建議,對於真正的剛性需求,比如年輕人要結婚的,不能卡得太緊。對這部分人群的剛性需求,還是要用市場化的手段降低成本,能夠讓大家買得到房子,這也是調控裏面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從這個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房價要合理地回落;另一方面特別是對剛性需求,要降低他們的成本,包括稅費的成本、土地的成本、銀行貸款的成本,讓我們的房地産市場變成一個剛性需求佔主導的市場,而不是一個由過分的炒房投資佔主導的市場。
實現房地産行業“軟著陸”是當務之急
房價必須合理回歸,這不僅是中央的決心,也是大多數人的心聲和共識。但是回落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種回落又會帶來多大的衝擊?還存在很大的分歧。在今年年初地方召開兩會的時候,就陸續傳出了呼籲微調的聲音,一些地方陸續推出了涉嫌“救市”的新政。還有人説房價如果繼續下跌,經濟就會完蛋。巴曙松指出,利用調控的手段使房地産行業實現“軟著陸”,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巴曙松:一方面房地産調控的基調要堅持,另外一方面房地産又是國民經濟裏面一個帶動面很廣泛的産業,它的調控不可避免地也會影響到建築工人的就業、裝修建材家電的銷售,所以怎麼在調控同時使房地産行業“軟著陸”,既讓房價出現一定的調整,又不會導致整個投資出現急劇下滑,這是下一步我們面臨的很大挑戰。
加大市場供應是重中之重
巴曙松表示,供求關係是目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主要矛盾,政府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巴曙松:一個是在房地産投資回落的情況下,加大保障房的建設來對衝投資下滑,使它對整個産業的衝擊不至於太大;第二,採取一個比較靈活的“有保有壓”的措施,“保”是保剛需求,“壓”就是壓投資性需求。總體上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講到,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在這個發展階段,供求關係還是主要矛盾,需求很大,供應不足,所以還是要加大供應。怎樣根據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的佈局加大供應,使房子供應量滿足居民的實際剛性需求,這是很重要的。
2010年,中國城市每戶對應0.74套住房,而在城市化比較充分的經濟體國家,一個住戶至少要對應一套房子才有調控的迴旋餘地。一個家庭只有0.74套住房的話,我們先要把這個缺口補上,加大供應,先要做到供求大致比較平衡,這個非常重要。
巴曙松進一步指出,截至到今年1月份,我國的土地溢價率還不到2%,達到歷史低點。下一步房價會不會繼續調整,還要取決於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土地供應是否還能繼續加大。
巴曙松:要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土地的供應,不能説因為溢價率只有2%,而不是20%、30%就減少對土地的供應,那反而會減少房地産市場的供應。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適當地降低剛性需求的成本,讓這部分人群能夠入市購房,引導一部分需求平穩地釋放,要避免剛性需求積累忽然又進入入市場,形成一個階段性的衝擊,從而加大市場波動。
巴曙松認為,在目前這個階段,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剛性需求還是非常大的,能夠把這一部分滿足好,房地産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巴曙松:除了一線城市可能房價調整的幅度會大一點之外,從全國情況看,中國及早地進行房價調整,還不至於出現像日本、中國香港那樣房價跌去50%、60%的狀況,總體來看將是一個比較溫和的、價格下降幅度有限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