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位老人在上海工商銀行南市支行領取首筆養老金。 CFP
籌備事宜暫時擱置,養老金何時入市仍待時機
【財新網】(記者 藍方)養老金入市如箭在弦,但最高決策層仍然引而不發。
新年伊始,有關國務院準備成立“養老金理事會”專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的消息頻頻傳出,相關理事長人選亦已有聞納入討論議程。但據接近決策層人士向《新世紀》透露,入市的節奏目前又有所變化,乃至是否入市,目前仍未獲高層敲定。
入市引而不發,與目前輿論中的反對聲音有關。有一些市場人士認為,規模龐大的養老金若在此時入市,難免承擔“救市”之責,但中國股市醜聞頻頻,養老金“救市”無疑羊入狼口。
相反,亦有不少學者強調,養老金入市必是大勢所趨,入市宜早不宜遲,但目前需對如何入市的關鍵問題做出妥善設計。
擱置方案支持統籌基金直接入市
據財新記者了解,醞釀有時的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在2011年初即被提上優先日程。相關方案在2011年下半年曾向各相關部委徵求意見。至2011年底,履新不久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公開場合就養老金入市屢屢“吹風”時,方案已基本定型。
其中,一種以統籌賬戶資金直接入市投資的方案頗受重視。
中國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統賬結合”的模式,其基金由現收現付的統籌基金和以長期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共同組成。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省份個人賬戶的資金與統籌賬戶合併管理。上述方案則提出,將尚未做實個人賬戶的省份的統籌基金結余一併上收;在精算的基礎上,為地方支付留足一定月份的流動資金後,可統一開展投資運營。
按制度最初設計,統籌賬戶的資金並非作投資之用。需要長期投資的資金應源於個人賬戶。但由於政府財政並未負擔轉製成本,個人賬戶的資金普遍被挪用於當期養老金髮放,個人賬戶長期空賬,所謂投資運營無從談起。
自本世紀初,由財政補貼為主的“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逐步在13個省市推開,至2010年底共做實資金2039億元。
不過,全國2000億的資金量遠稱不上巨大。凸顯投資緊迫性的,是來自統籌基金部分的滾存結余。
與養老金繳費人群擴大和工資增長有關,在全國層面,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狀況已得到大幅改善,基金結余總量快速攀升。至2008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逼近1萬億;三年後的2011年底,基金累計結余將近翻番,達到了1.92萬億。
由於統籌基金結余數量巨大且目前並不急用於發放,上述方案被認為操作性較強。
籌備事宜暫時擱置,養老金何時入市仍待時機
儘早入市是學界共識
不過上述方案也須面對現實問題。據財新記者了解,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該方案風險太大,且不易厘清資金權屬關係,恐架空統賬結合的制度設計。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楊燕綏即認為,應先將統籌基金結余“還”給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實賬運營;此後統籌基金若仍有結余,再在充分考慮其流動性需求的基礎上設計投資方案。
不過,鉅額基金結余目前各地分佈嚴重不均。從《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披露的數據來看,若不計算財政補貼,2010年仍有14個省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的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絕大多數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份,依靠財政資金補實賬戶,壓力巨大。與此有關,自2009年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便沒有進一步擴大,陷入停滯狀態。
由於當前統籌部分結余總量與個人賬戶累積記賬額度基本持平,不少學者認為,從理論上來講,做實個人賬戶並非做不到。但在當前省級統籌僅靠建立省級調劑金來實現的情況下,做實個人賬戶的現實操作性不強。
不過,兩派觀點的支持者都有共識,就是養老金入市宜早不宜遲。
目前廣大農民工及靈活就業人員還未完全被制度覆蓋,同時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退休制度也終將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因此制度徵繳面還將繼續擴大,並帶來基金收入的持續增長。而由於統籌層次低下,沿海地區的結余並不能轉移到養老金髮放有缺口的省份,中央財政對缺口省份的轉移支付還將持續,導致資金將繼續在沿海少數省市滾存。
故此,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還將繼續高增長。面對同期的物價與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養老金的絕對增長即意味著絕對損失。與此同時,在全國統籌尚未實現的情況下,沿海地區多以調低繳費率來減輕資金管理壓力,客觀上導致養老收入的絕對減少。
面對這些或明或暗的損失,儘早商定可行方案,乃是學界、業界的一致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