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CNTV名家專欄 >

巴曙松:服務“小微”促金融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博客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高風險性與銀行放貸的審慎性原則顯著衝突。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的可獲得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應儘量減少銀行業風險防控的負外部性

  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從當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現狀來看,金融服務實體將成為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基本原則。

  金融與經濟轉型應良性互動

  金融業根植于實體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必須與實體經濟相協調,通過轉變金融業發展理念,促進金融業自身快速發展,可以實現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

  金融既是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又是資源配置、資金融通的工具。

  加強金融業經營模式轉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促進消費、投資和出口均衡增長模式的轉變、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這也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著力點。

  同時,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其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條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質是一次深刻的經濟變革,將對經濟環境産生深刻的影響,從而對金融業産生大量新的需求。

  例如,圍繞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擴大消費、中小企業發展、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會産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

  這將推動金融服務實現如下關鍵性轉變:

  一是金融部門從主要服務於大企業轉向服務大企業和小企業並重,著力於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減輕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擠出。

  二是金融部門從主要服務製造業轉向農業、製造業和服務並重,著力於強化對農業和服務業的支持,促進産業轉型。

  服務小微是金融轉型突破口

  從全球範圍來看,小微企業貸款對於任何金融體系來説都是一個艱澀的命題。

  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高風險性與銀行放貸的審慎性原則顯著衝突,因此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能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數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

  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規模以下企業中有90%的企業沒有和銀行發生過任何借貸關係,而微小企業中95%沒有和銀行發生過任何借貸關係。

  中國小微企業貸款難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在信貸緊縮中小微企業往往是首當其衝的被擠出對象。

  原因在於:第一,金融定價機制紊亂導致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不足。

  2011年以來,以數量調控工具為主的、穩中偏緊的貨幣環境有利於大企業發揮信貸條件優勢。

  同時,由於利率水平整體較低,無法反映實際的資金成本,使得大小企業在資金使用效率上的差異無法得到體現。

  第二,銀行傳統的抵押信貸方式導致對輕資産的小微企業支持不足。

  現有的銀行融資體系習慣於資本密集、重資産的工業企業,企業需要擁有足夠的固定資産進行抵押才能從銀行獲得貸款。

  而小微企業往往集中在流通商貿、服務業等輕資産的行業,難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産業升級是重要的內容,中國經濟正在從依賴資源粗放投入的傳統製造産業轉向集約發展的一、二、三産業協調均衡的産業結構,普遍特徵是從重資産轉向輕重資産並存,從有形資産轉向無形和有形資産並存。

  這對於銀行在缺少抵押品的情況下提高風險甄別、定價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也是銀行經營開始逐步分化差異的起點。

  小微企業作為輕資産的信貸對象,同時其風險特徵又能夠充分體現利率差異化,無疑是銀行尋求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對銀行來説,服務小微企業也是在當前資本約束不斷強化背景下的現實選擇。

  過去以量補價、以外延擴張為主要特徵的傳統經營模式過度消耗資本佔用,難以持續,從而倒逼銀行調整業務結構和贏利模式,轉向資本節約的多元化業務模式。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中小企業貸款在權重法下適用75%的優惠風險權重,在內部評級法下比照零售貸款適用優惠的資本監管要求。對於面臨較大資本缺口的銀行業而言,服務小微企業顯然還有降低資本消耗的現實意義。

  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已經做出了積極探索。

  例如,民生銀行定位於“小微企業銀行”,從商貸通到小微金融2.0,不斷創新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手段,並成立了服裝、翡翠、水産、石材、茶葉等特色行業的專業支行。

  截至2011年底,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已經達到2400億元,貸款戶達到14萬戶,支持了150萬人的就業,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風險定價引導銀行服務小微

  小微企業本身具有規模小、收益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弱、貸款違約率高、缺乏合格抵押品等特徵,作為風險厭惡的銀行對其貸款的成本和風險溢價相應較高。

  從金融機構的成本、風險和收益匹配角度來看,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並不符合大型銀行最優的市場行為。

  這也是為什麼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特別是在信貸資源配置比較緊張的條件下,信貸配給向經營風險相對較小、談判能力更高點的企業傾斜,使得銀行貸款更偏好大型國有企業,大企業獲得信貸支持的優勢更加明顯,小微企業面臨較為嚴峻的信貸擠出壓力。

  要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有以下幾個可選途徑:

  一是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發展多層次信貸市場,大力發展小型金融機構。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具有天然的對接性,能夠為小微企業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

  二是讓資金價格“隨行就市”,根據“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真實反映銀行在小微企業提供信貸中承擔的風險及成本。

  三是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的風險容忍度,監管部門在呆賬準備金稅前扣除、不良貸款稅前核銷等方面提供匹配的優惠措施,提高商業銀行開展此類業務的積極性。

  目前,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的金融監管環境在逐步優化,包括對中小企業貸款增速的要求、不良率差異化考核、專項金融債的發行等。

  金融體系的完善以及小型金融機構的建設則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因此當前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無疑是發揮風險定價在信貸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盡可能推動金融供需方激勵兼容。

  儘管這可能表現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抬升以及銀行利潤增長,但是,從整個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讓風險定價引導銀行的信貸配置應當是最有效率的。

  從國外的經驗看,若將銀行對大企業的融資比做批發業務的話,則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當屬零售業務。

  由於中小企業要求的每筆貸款數額不大,但是,每筆貸款的發放程序、經辦環節,如調查、評估、監督等都大致相同,銀行貸款的單位交易成本上升,因此對於同樣數額的貸款,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較大企業而言,單體成本大很多。

  這使得中小企業少量的資金需求量將使其融資利率比上規模的資金融資利率平均高出2個到4個百分點。這僅僅是從操作成本的角度考慮,再加上小企業相對於大企業更易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不確定性程度高,風險也更大,由此小微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溢價顯然更高。

  對於前段時間媒體熱議的“銀行利潤高”,更要看到銀行在向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中承擔的風險,以及逐步擯棄抵押品信貸轉為信用信貸中識別和管理風險付出的成本。

  比如,民生銀行為服務小微企業推出了小微金融提升版2.0,計劃三年時間建立100家-150家專業支行,為特定産業的小微企業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創新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手段,逐步提高保證、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貸款結構中的比重等。

  如果僅僅盯住銀行的利潤,強制運用行政手段拉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那麼對於銀行來説理性的選擇顯然是選擇安全邊際更高的大型企業,小微企業則不得不轉向成本更加高昂的民間借貸資金,實際上成為違背風險定價規律成本的最終承擔者。

  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從長期來看,提高小微企業信貸的可獲得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應儘量減少銀行業風險防控的負外部性。

  首先,要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完善小微企業財稅支持措施,切實降低中小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落實稅前撥備、呆壞賬核銷等對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的優惠財稅政策,並鼓勵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基金,降低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成本。

  其次,要引導銀行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降低貸款定價和管理成本,鼓勵銀行建立不同類型的業務單元和專業化的經營團隊,在風險防控上加大創新力度,推廣存貨、應收賬款、專利權等動産或權益質押,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門檻,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最後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市場的合理競爭,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選擇。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熱詞:

  • 小微
  • 風險防控
  • 擠出壓力
  • 權重法
  • 貸款定價
  • 金融體系
  • 金融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