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西安10月15日電 (記者 張希敏)由中國法學會主辦的“2011年中國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論壇 陜西分論壇”1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圍繞“食品安全與社會監督”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清林指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根本上要靠法治,這是世界各國的普遍經驗。食品安全法律的框架已經構成,但仍然存在著如何與時俱進、如何更好實現“良法之治”的問題。因此,從法治入手來探討和研究食品安全難題,應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他認為,食品安全,人人有責,全社會都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除了各級政府及各監管部門依法履職、嚴格執法,企業要加強自律之外,還要鼓勵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
同時,要保護和實現好行業組織、廣大公眾、新聞媒體對於食品安全的知情、參與、表達和監督權;要提供便利、通暢、有效的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諸如食品安全有獎舉報等機制和制度,方便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當然,社會各方面如何提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對食品安全進行科學監督的水平,也至關重要。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監督檢查司司長于軍指出,當前生産經營過程中的故意違法違規行為是引發中國食品安全事件的突出問題。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隱蔽性強,僅僅依靠監管部門的有限力量進行監管,很難及時發現和查處隨時發生的所有不法行為。充分發揮群眾、社會的力量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管,是對政府監管力量的補充,可以有效彌補目前監管資源的嚴重不足,解決違法分子故意犯罪且極力逃避監管的問題。
他説,實踐證明,實行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舉措和有效手段。今年7月,國務院食安辦引發了《關於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在省政府領導下,抓緊制定實施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具體辦法。如何保證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的有效、良性運轉,最終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法律保障。
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指出,加強社會監督是提升中國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徑,要“手拉手”,共同關心食品安全。廣大公民、社會組織、新聞媒體都應當對食品生産經營商、政府及有關監管部門進行監督。
他認為,為了有效地進行社會監督,要增強政府、公民、社會組織對現階段中國食品安全狀況的正確認識同時,要提高社會監督的科學性、規範性水平,負責任、不操作。政府要支持社會監督,歡迎社會監督,切實有效建立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推進政府信息公平,加強食品安全執法能力建設。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説,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中國民眾的第一需要也是最高需要。因此,各級政府要正確評價中國食品安全的現狀,負責任地採取有效的舉措,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勢頭,解決好食品安全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