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袁恩楨
這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讀新出版的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其中的《資本論》一書記述當年歐洲市場假冒偽劣特別是食品摻假情況,令人感觸頗深。
書中寫道:“麵包摻假情況,令人難以置信,在倫敦尤為厲害”“把明礬磨成細粉,或與鹽混合,這是一種常見的商品,名為‘麵包素’”“麵包中含有一定量的人汗,並且混雜著膿血、蜘蛛網、死蟑螂和發黴的德國酵母,更不用提明礬、砂粒以及其他可口的礦物質了。”
《資本論》還引用法國化學家舍伐利埃的文章,進一步展示歐洲食物摻假的“盛況”:在被其檢查過的600多種商品中,有10、20甚至30種摻假方法的商品並不稀罕,如“糖有6種摻假方法,橄欖油有9種,奶油有10種,鹽有12種,牛奶有19種,麵包有20種,燒酒有23種,麵粉有24種,巧克力有28種,葡萄酒有30種,咖啡有32種,等等” 。
馬克思生活時期的歐洲正處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初、中期,資本原始積累的任務在不少地方沒有完全結束,榨取絕對剩餘價值仍是資本剝削勞動的主要手段。“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歪理在天際迴響,大量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食品摻假洶湧而出。
儘管時隔一個半世紀,但今天的中國也面臨相似的挑戰。一般認為,從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是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與此同時,急於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並求得發展的一部分企業,成為製造和提供假冒偽劣商品的主要基地。上世紀80年代,浙江溫州、福建晉江曾因此而成為眾矢之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溫州、晉江等地以此為鑒,通過“精技術、嚴管理”一躍成為中國品牌産品的重要基地,一洗前恥。不過,一批小企業,特別是剛剛走上經商之道的經濟主體,面對市場經濟耀眼之光,難免伸出貪婪之手,打起假冒偽劣的主意。
19世紀中期的英國,由於食品摻假氾濫成災,于1855年在下議院成立“食物摻假調查委員會”,並在1860年頒布“防止飲食品摻假法”。根據馬克思的評述,這只能是一項無效的法律,因為它對每個企圖專賣假貨“賺正當錢”的自由貿易論者,是極端寬容的。“食物摻假調查委員會”也坦白地承認,自由貿易實質是假貨貿易。
在當年的英國,相關法律只是一個無效的法律,因為法律的執行者沒能脫離制假的利益圈,但今天的中國就大不一樣,在本質上我們的政府與法律、法律制定者與執行者都站在人民利益的一邊,對摻假者有理由依法辦事,積極發揮法律的規範和震懾作用。
制定防止食品摻假的嚴厲法律極其重要,但絕不能到此為止。法律只能對付那些利欲熏心的主動摻假者,可現實中確實還存在一種被動摻假的情況。比如,嚴重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江河土地中的化學污染,使食物摻假中增添了説不清道不明的因素。許多食物原料,如果已帶上環境污染的因子,客觀來説那通常是多年累積而非個別企業的責任了。這種常年累積起來的環境生態問題,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必鬚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系統對待,強化處理。
此外,防止食品摻假,還需提倡生産者的誠信。社會利益與私人利益的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點。在這一機制中,絕無“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生存空間。
(作者繫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經濟學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