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技術轉型還是炒概念?一場別樣的升級浪潮正在鋰電業展開。
“手機市場正全面轉向智慧手機,也引發國內鋰電産業升級熱潮,主要是跨越到動力電池領域。”深圳邦凱公司國際營銷總監李俊傑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高工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鋰電廠家超過1000家,號稱轉型動力電池廠的達500家,明確表示要做的超過200家。
轉型壓力
作為手機生産大國,中國鋰電廠數量一度達上千家。深圳諾基爾總經理賀時江説,山寨手機廠家沒落,智慧機開始流行,鋰電池業門檻提高,導致廠家生存困難,引發兼併大潮。11月底,飛毛腿已並購深圳朗能。
李俊傑説,面對智慧機市場,鋰電廠必須進行技術升級。深圳鋰電企業群希望借此打入索尼、東芝、三洋、Maxell等國際鋰電品牌供應鏈。
賀時江認為,大部分鋰電池廠已將動力電池列為轉型方向。邦凱今年投資超過10億元,從日立引進全套生産線和材料配方,預計2012年全面投産。目前國內鋰電廠家雖然過千家,但真正進入中高端鋰電領域的廠家,只有深圳比克、比亞迪、東莞ATL和邦凱等少數幾個,它們佔中高端市場80%份額。
鋰電廠家轉型做動力電池,可能看到了即將出爐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未來10年,中國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作為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首選,鋰電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位鋰電廠家高層估算,100萬輛電動車至少要2500萬千瓦鋰電池,相當於10億部手機需求量。此外,每年3000萬輛電動自行車銷量中,鋰電份額僅3%,空間很大。此外還有太陽能、風能儲能電站需求。
技術鴻溝
這可能是億緯鋰能、贛鋒鋰業、江蘇國泰和德賽電池等鋰電概念股股價近來上揚的原因。
高工産業研究院院長張小飛表示,跟去年LED概念一樣,鋰電概念狂熱,仿佛市場會因節能而一夜改變,市場預期被無限放大。
“中國動力電池上的技術差距還很大。”世界IEEE電池組主席張正銘對本報表示,智慧手機等終端仍是中國鋰電業發展機會。
日韓鋰電大廠都是全自動生産線,在智慧機領域,並沒任何優勢。相反,中國鋰電廠家的半自動化生産線,可充分發揮短平快特點,形成低價低成本優勢。
《第一財經日報》從邦凱和ATL了解到,原來邦凱和ATL也生産一部分筆記本鋰電池,但相比日韓廠家,成本和質量方面並沒有太多優勢,所以現在邦凱也退出了筆記本電池領域。
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説,中國鋰電産業主要問題還是怎樣把電池做好,大部分鋰電廠家根本沒掌握鋰電核心技術,根本不可能跨越動力電池的技術鴻溝,他認為做好動力電池的廠家不會超過5家,絕大部分都在借概念圈地圈錢。
“動力電池對溫度、功率、一致性和循環使用壽命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別是一致性。”他説,國內鋰電廠家做出來的動力電池的確很便宜,但用一年退貨的很多,甚至出現著火故障,問題出在電池串聯質量上。
王子冬指出,目前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産業化生産能力尚在形成中,雖然能支持示範車型配套,但穩定性和安全性存在很多問題。國家應該設立動力電池的準入機制,否則盲目投入簡直就是一種浪費。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孫燕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