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反“圈錢”反到何時?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9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證監會日前召開媒體通氣會,會上表示擬推行六項“新政”,其中包括“多管齊下逐步改變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局面”,以及“完善退市制度,堅決遏制惡炒績差公司的投機行為,先在創業板探索試行退市制度改革”,等等。

  高市盈率發行基本類同於畸高收益,退市制度疲弱基本意味著畸低風險,如此極為離譜的雙重激勵毫無意外地孳生出A股市場“圈錢”成風。據資料顯示,1990年至2010年末,A股市場融資規模高達4.3萬億元,然而普通股東累計獲得的分紅總額不過區區0.54萬億元,投資回報甚至不如銀行存款複合利率。

  這種廣種薄收尚且只是面上的情況,在其背後,更有難以計數的“合法”盤剝普通投資者的資本“神話”。譬如説,某大名鼎鼎軟體公司曾以60多倍市盈率一次性融資9.17億元,公眾股東所得不過區區25%的股權,而大股東出資僅為8400萬元,反而佔有上市公司75%的股權。更惡劣的是,僅僅上市兩年,大股東就已通過現金分紅收回當初全部出資,而真正付出真金白銀的公眾股東,收回投資竟然需要幾近夢囈般的77年!

  事實證明,一個缺乏財富效應,缺乏賺錢效應,幾乎建立在博傻基礎上的股市,不會成長為健康的、向上的股市。針對A股市場普通投資者利益流失極為慘痛的失衡狀況,監管當局並非怠于行使職責,此前各類反“圈錢”舉措大體可以稱之為層出不窮且雷霆萬鈞,然其結果,單從證監會時至今日仍在著力反“圈錢”即可一望而知。

  日復一日的“圈錢”遊戲始於一個本就很難稱得上公平的市場原點:為了擺脫起步階段夾纏不清的“姓資姓社”等爭論,A股市場的初始制度與其説是為了實現紙面上的“三公”原則,不如更準確地説是為了證明其首先具備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強大功能。因此,這就難以避免其後展開的市場軌跡偏離公平取向,千方百計確保資金流向國企從而幫助他們脫離困境,歷史地成為了A股市場淵源至今的基本脈絡,並且大量非公上市公司同樣借此搭上了“便車”。

  同時背負歷史包袱與發展重任的監管當局時下仍然難以擺脫“追二兔不得一兔”的尷尬,也就是説,即使他們已經清楚意識到竭澤而漁終有竟時,但是面對早已習慣於股市“輸血”且“脫貧”之後又執著于“致富”的國有企業,他們的取捨終究難以毅然決然。更不用説,伴隨時日推移,寄生於股市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團,甚至向來都是被“圈錢”對象的普通投資者,其實都在路徑依賴的慣性中孳生大小不等的反變革力量。

  根治“圈錢”痼疾終究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對於監管機構而言,必須意識到自身壓倒性的任務是且只能是構建、維護一種公平的“善治”;另一方面,但凡限行政手段不應或者不能觸及的領域,應該通過完善市場生態環境,依託平等利益主體間的反復博弈,最終求得不同利益的均衡與協調。

熱詞:

  • 圈錢
  • 市盈率發行
  • A股市場
  • 退市制度
  • 便車
  • 善治
  • 新政
  • 輸血
  • 合法
  • 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