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加碼商品投資 對衝通脹風險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3日 1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全球貨幣市場陷入新一輪信任危機之際,中國CPI的回落不值得驚喜,因為真正的拐點還不能説已經出現。在CPI可能開始高位徘徊的背景下,投資者只有持有一定量的商品資産,才能擁有對衝這種長期性通脹的籌碼。

  2008年的危機致使原油、銅、農産品等價格大跌,這給後來各國刺激經濟的有效性提供了幫助,在通縮當中用貨幣刺激經濟並不困難。然而此時的原材料市場與2008年比起來,已大不相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各主要股指大幅震蕩走低,但原油價格始終保持在80美元/桶之上,其他工業原材料價格仍處高位,包括中國在內,各國的通脹水平並沒有得到普遍遏制,經濟一旦在這種情況下放緩腳步,各國所要拿出的刺激政策就會捉襟見肘。

  經過近兩年來的回升,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已成了當前各國刺激經濟的最大障礙,尤其是商品和股市相比,其價格下跌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顧2008年至今,全球投放的主權信用貨幣出現了三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流入實體經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第二種是流入了證券市場,推升了全球新一輪的證券市場的繁榮,第三種是流入了大宗商品市場,導致黃金等商品價格屢次創出了歷史新高。目前來看,由於預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歐美債務問題拖泥帶水、發展中國家通脹問題隱患重重等,資金留在證券市場的意願明顯減弱,而這部分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的意願也並不是很強烈,外匯市場和商品市場將承接這部分資金。這就是為什麼近期商品市場和外匯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

  商品市場吸引資金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由於紙幣流動性過剩導致的信用降低問題已成為金融市場最具挑戰性的事情,全球民眾對各國紙幣的信心短期內很難得到提振,而商品價格的趨勢性上漲正是民眾對這種擔憂的排解和體現。另一方面,持有商品的預期回報率逐漸增強,比如市場普遍預期黃金價格年內將突破2000美元,而在證券市場我們就看不到這種預期。

  從英國、澳大利亞、歐洲、日本、美聯儲等全球最主要央行在經濟如此負面的情況下維持現有利率來看,各國在貨幣政策方面不再像2008年危機之後那樣衝動。對中國來説,通脹問題不可忽視,但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顯得更為重要,所以中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維持現狀的概率更大一些。另外,由於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中國的對外消費,全球商品市場對中國需求的預期並不會因高通脹和增長放緩等因素降低,有了中國需求的支撐,加碼投資大宗商品讓人更覺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