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投醞釀內外分拆隔離匯金 央行或注資海外投資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1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徐以升

  中投醞釀變身控股公司,成立“中投國際”專注海外投資,央行有意直接注資後者

  擺在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面前的兩大懸疑,一是繼續注資的問題,二是進一步厘清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與海外投資的定位關係。《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獲悉,有關方面有意將兩個問題一併解決。

  據悉,一份關於中投架構改革及注資問題的報告在多日前即已形成,但還未獲得最終通過。根據這份方案,中投將變身控股公司,成立“中投國際”,專注于海外投資,並與匯金分賬,之後由央行直接對中投國際進行注資,注資金額約為1000億美元,但此事目前並未最終明確。

  隔離匯金的“小中投”方案

  今年1月,中投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熙在出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活動時就已表示,中投的資金已差不多全部投出,亟待進一步增加運營所需的外匯資金。但遲至當下,對已經“滿倉”的中投的進一步注資仍是懸而未發。

  擺在中投面前的,並不只是注資問題。由於匯金歸屬中投旗下,匯金國內運營的利潤目前合併進入了中投的海外投資報表。但匯金的政策屬性與中投在海外的市場主體身份不符,因此在對中投進一步注資前,首先要做的是厘清匯金與中投之間的關係。

  據本報記者了解,一份由財政部、央行等部門共同參與制訂的解決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該方案的要點是:第一步,是成立“中投國際”公司專注海外業務,與匯金分賬;中投變身為匯金和中投國際的控股公司;第二步是由央行直接對中投國際注資,中投國際將成為有財政部和央行兩家股東的投資公司。

  但央行將注資中投國際的具體金額還不清晰,這首先取決於財政部與央行在中投國際持股比例上的協商與博弈。

  這一改革也被稱為“小中投”方案,即打造一個隔離匯金公司、純粹市場定位、專注海外投資的“小中投”——中投國際。在最終敲定之前,這一改革和注資方案依然存在懸疑。

  目前中投在香港設有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是中投在內地之外設立的首家全資子公司。

  與匯金分賬

  中投海外投資與匯金的隔離,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自2003年12月成立至今,匯金已經從市場化、公司化的定位,回歸到了準政府定位、政策性定位。在中國金融業的格局中,匯金也日漸“做大做強”。而匯金這一明顯的政府背景,實際上給中投在海外的市場化投資帶來了障礙,投資目的國會質疑中投投資的目的和背景。

  除了彼此不同的定位外,財務分離也是有關部門的一大考量因素,即中投不能以匯金在國內的利潤率,來覆蓋、提高海外投資的利潤率。

  截至目前,中投已經公佈了2008年、2009年、2010年三份年報。在前兩份年報中,中投均公佈了兩套利潤率:一是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用以衡量中投海外投資的收益水平;二是資本回報率,屬海外投資回報與匯金在國內投資回報的結合。

  2008、2009年,中投年報所公佈的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分別為-2.1%、11.7%。但在合併同期匯金報表後,其資本回報率分別調增為6.8%、12.9%,這一提升可以衡量匯金利潤為中投總體的回報率所做的貢獻。

  而新近公佈的2010年年報,卻只公佈了中投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11.7%,並未公佈整體的資本回報率。但據中投公佈的2010年合併報表的利潤率和資産負債表,2010年中投的資本回報率超過了13%。匯金所持國內金融機構股權對應的每年持續高額的分紅,成為整個中投的“現金奶牛”。

  在中投初始運營的2000億美元資金中,匯金所用、對國內金融機構投資的規模目前已累計約900億美元,中投海外運營的資金規模則為1100億美元左右。

  一位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從定位還是從財務考核的角度,都需要首先厘清中投海外投資與匯金國內投資的關係,然後再談注資問題。”

  央行欲直接注資

  自中投再注資的問題擺出來之後,在繼續注資的方式上,就一直有很大爭議。

  方案大致有三:一是繼續沿用過去的方式,由財政部代為發行特別國債,從央行購買外匯儲備,再由財政部注資中投;二是由央行直接注資中投,由央行和財政部共同持有中投的股份;三是央行將外匯儲備資金委託給中投管理。

  在這幾種方式中,財政部傾向於沿用第一種方式繼續對中投注資。而央行則傾向於採取第二種方式,直接注資中投,或繼續加大注資規模,在中投的股權結構中取得高於財政部的控股地位。

  “目前來看,傾向於採取第二種,即央行直接注資的方式,但具體的注資規模還不清晰。”前述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他還説,央行本有意對中投整體進行注資,這樣可把匯金重新納入央行旗下,但由於匯金牽涉到下一步金融國資體系的整體改革,故擬將中投變身為控股公司,將中投專注于海外投資的部分成立“中投國際”,央行只對中投國際進行注資,並持有中投國際的股權。而匯金則依然保持目前財政獨資的格局,以有利於下一步金融國資體系的改革。

  但也有人士對本報記者表達了對這一設計的擔憂:如果央行持有中投的股份,那麼中投在國際市場上的運作,會被認為有中國央行的影子。而在中投數千億美元資本的背後,是中國央行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儲。

  “如果(央行)第一次注資在1000億美元左右,那麼在中投國際的股權結構中,財政部的比例依然高一些。不過如果未來繼續採取這種方式,由央行對中投國際進行注資,那麼央行最終將取得中投國際的控股權。”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