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放寬貨幣政策可能甚微 扶持中小企業還需減稅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儘管昨天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否認了已現中小企業扎堆倒閉或者倒閉如潮的情況,但確認了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的情況。中小企業生存環境一直都相對困難,無論是經濟過熱期,還是經濟增速回落期。

  尤其是一年多來,信貸環境趨緊、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著倒閉風險。在前些年寬鬆貨幣環境下,不顧自身實際快速擴張的企業,眼下遭遇資金鏈斷裂危機的危險更甚。全國工商聯近日就上書國務院,其萬字調研報告直指目前的中小企業要比2008年金融危機之初生存難度更大。因為到2009年初,貨幣政策就已快速逆轉,雖然外部需求萎縮,但在寬信貸之下,中小企業至少融資難得以紓緩。

  不過,眼下貨幣政策再度放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在經歷了三年信貸躍進後,寄希望於依賴貨幣刺激拯救中小企業的思路,也漸漸被證明是舍本逐末之舉。

  故而,破解目前的中小企業危機,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放鬆貨幣政策,而在於改善民營資本的投資和經營渠道,拓寬利潤空間,這需要系統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深入貫徹“新36條”。同時,要大力發展中小信貸機構,以給他們提供廣泛的融資途徑。而不是只能看國有銀行和地下錢莊的臉色。規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鏈危機。唯此,方能解除貨幣政策緊縮的後顧之憂。

  上述兩點,是中小企業化解眼前危機的中期制度性安排,必須加大改革推進力度,優化金融體系。

  短期來看,當務之急是給中小企業減稅,而且是能夠迅速實施,並且效力明顯的應對之策。

  中小企業早就不堪高稅之重,名目繁多的稅費在企業困難期顯得太不合時宜。

  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除此之外,城建稅(營業稅的7%)、價格調節基金等多種費用、加上環衛評估費、消防許可費,員工健康證費用等各種收費和罰沒,再加上一些擺不上臺面的收費,中小企業的真實稅負怕是個龐大的數據。

  財政部7月19日發佈的稅收數據也側面説明了一些問題。今年上半年,中國的企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皆有20%或30%以上的高增長。稅收總規模半年就突破了5萬億元,維持著29.6%的飆升,全年稅收豐收可期。

  稅收的過快增長,固然有利於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保證經濟穩定增長,但由此造成民間失血過多,則會導致經濟活力不足,政府投資主導的模式不可持續。當此之際,稅收的過快增長為中小企業減稅創造了空間,完全沒必要擔憂因為這塊稅收的減少,而造成財政收入的急跌。財政收入只能增不能減的思維,恐怕已不適合現在的實際。

  近些年,中央在對中小企業減稅,也出臺了一些措施,不過能大幅享受的中小企業是少數,而且限制條件苛刻。2009年,“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出臺,要求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目前約有1000萬家小型微利企業,2010年減免的稅收總額也不過300億。而當年全國稅收總額為7.3萬億,減免額僅佔總稅收的0.4%。更何況能嚴格按標準劃入小型微利企業的並不一定是全部的1000萬家,因此事實減稅額要比300億少得多。

  中小企業一直是解決就業的主力,通過減稅緩解其眼下的資金鏈斷裂危機,其實也是維護就業安全。當然,更關鍵是使利潤增加並讓留存利潤更多地用於企業運營,或為員工加薪,這亦是保證中國經濟在民間良性發展、活躍資金流通的好辦法,而不是讓資金沉澱于政府部門和“國”字頭低效企業。

  現在,減稅將起到“雪中送炭”之效,能有力促使中小企業的技術升級和轉型。激活民間資金,做強中小企業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扶持政策。否則,眼下不少中小企業恐怕熬不過信貸緊縮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