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汽車限購令止步北京 産業政策進入調整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1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鋻於汽車市場下滑過快,決策層的思路是除北京外,其他城市鼓勵治堵,但不支持限購記者

  葛軒

  中國汽車市場連續8年年均超過20%的增長率,被2010年年底的北京限購令輕易扭轉。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汽車業仍然保持了13%~15%的年均增速,但是現在車市增速連10%都不到。”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接受採訪時憂心忡忡。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的市場數據統計,2011年以來,國內汽車市場産銷量同比和環比指標雙雙數月下滑,前5月汽車産銷累計實現777.97萬輛和791.62萬輛,同比微增3.19%和4.06%。照此發展下去,2011年度行業增長率保“10%”的目標,或將成為泡影。

  近期,國務院召集相關部委,對當前國內汽車業的發展思路進行討論。由於參會機構囊括13家中央直屬部委和中汽協的重要領導,使得本次研討會成為近期汽車業內熱議的焦點。

  治堵與限購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獲悉,6月20日左右,國家發改委在經過調研的基礎上,將目前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以書面的形式上報給國務院,申請調整或取消各地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隨後,國務院召集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務部等13個中央部委的主要部門領導,以及中汽協秘書長董揚,以座談的方式會商研討這一問題。

  7月3日,了解此次國務院非正式會議主要議題的知情人士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透露,這次非正式會議主要議題集中兩方面,即國內汽車行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和新能源政策路徑選擇。

  “限購令只是次要議題,不過決策層也有新思考。”上述消息人士稱。

  根據這位人士的介紹,國內車市連續數月不景氣,作為全國曾經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北京市場上的自主品牌已經形成規模性退市;在全國範圍內的二、三、四線城市,自主品牌的銷售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同樣難以樂觀。

  與此同時,大多數高端合資品牌和一些進口車型卻依舊保持銷售持續“井噴”態勢。

  對於自主品牌企業提出的限購令存廢問題,該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北京交通擁堵形勢確實非常嚴峻。決策層的思路是除北京外,其他城市是鼓勵治堵,但不支持限購。因此,北京車市的限購令不會取消,其他城市則不對汽車消費出臺政策性限購,包括上海、深圳、廣州這樣的城市。”

  “中央雖然不改變北京限購政策,原則上也不支持其他城市出臺限購令。但在實際操作中,那些已經被擁堵問題困擾多時的地方政府未來能否對此政策精神奉行不悖,實是未知之數”。中汽協的一位人士點評説。

  新能源政策等待落地

  “以限購為起點,中國車市已經進入了一個市場結構性全新的調整期,當前市場下滑屬於結構性市場回落。因此,中央正在考慮如何在2010年1860萬輛的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基礎上,儘快實現中國汽車工業‘質’的蛻變。今年或以後,國內市場能否實現行業設想的10%~15%的增量預期或不再是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上述參與會議的人士説,“在此背景下,以後行業的兼併重組、技術升級和細分市場的扶持,可能陸續會有針對性配套政策出臺。”

  另外,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仍舊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獲悉,國家針對汽車行業的整體規劃原則上不會單獨出臺針對某一方面的單項政策,而是將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政策整合在一起。

  “從2009年至今,涉及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雖幾經醞釀調整,仍未出臺。主要問題在於相關部委對於由工信部&&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在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明確和選擇上,還存在分歧。因此,這次會議的目的之一是會商和儘快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及思路。”與會人士透露説,“中央領導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儘快拿出有實施細節、可以落地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政策,並在今年頒布出臺。”

  痼疾難除

  “國務院這次雖然召集了十幾家中央部委一起開會,但是不可能會有出乎行業預期的新政策出臺。”7月2日,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時指出。

  針對當前國內汽車市場下行,國務院再次明確汽車産業要以此為契機實現質變,然而政策取代不了市場機制,國內汽車産業在部分領域確實存在“散亂差”的産業局面,但整合併不宜快速推進。

  “因為從歷次經驗看,行政性的強制性兼併重組,只會令本該在市場機制下消解的不健康資源向大企業集團‘帶病’轉移。因此,今年國務院如果希望以市場調整為契機,以行政為手段快速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這或會給承擔兼併重組重任的大企業集團帶來隱性風險。”崔東樹説。

  由於市場增長放緩,汽車産品供過於求,各車企在細分市場裏的競爭更加白熱化。因此,自主品牌如果不能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壓力下儘快實現産品結構調整,突出自己的優勢産品以應對細分競爭,那麼任何政策調整就難以實現其初衷。“在這一點上,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相比,不但本來就缺乏技術比較優勢,而且市場因應多年工作緩慢,可謂形勢嚴峻。”

  崔東樹還表示,“由於國內汽車業的管理主要歸口于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三部委。長期以來這種行業管理政出多門,一度造成部門利益條塊分割和權力爭奪。這不但已經使《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延宕兩年,仍難以出臺,更使相關領導難以真實掌握我們在新能源技術和市場方面上的真實情況。因此,如何打破條塊分割,實現部委合力,杜絕由政策導向可能形成行業‘大躍進’,並不是這一次國務院非正式會議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