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月24日,廣西全州,一奶牛飼養戶牽著奶牛在街頭現擠現賣牛奶。
內蒙古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金海
在乳業新國標的論戰中,內蒙古奶業協會的觀點與王丁棉針鋒相對。
作為支持者,該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及常務理事金海隨後均反駁稱,現行乳業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如果我們的檢測標準明天就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數消費者將喝不到牛奶,甚至還會有七成奶牛散養戶殺掉奶牛”。
這一説法公開後,有人認為體現了中國奶業的現實,也有人質疑稱“這是以國情為藉口掩蓋行業利益”。
他們的觀點有無依據?中國的奶牛飼養業有著怎樣的現狀?昨天,本報對話金海。
【如果我們的檢測標準明天就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農要破産,我國大多數消費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華時報:在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批評乳業新國標“全球最差”的那次會議上,你在場嗎?
金海:那次會議沒參加,我們秘書長參加了。但王丁棉的觀點我非常清楚。事後媒體找我採訪,我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京華時報:你為什麼支持現行乳業標準?
金海:我認為檢測標準一定要符合中國國情。中國奶業,作為一個産業發展才有十幾年。十幾年時間裏,大部分中國人從無奶喝變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一頭奶牛從培育到産奶,需要三年時間。培育一個奶牛品種,用現在最先進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則是40年。
現在有人就盯著國外的標準,我就很奇怪。西方國家奶業發展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現在的標準是高,但怎麼不去看看美國80年代、70年代的標準。如果我們的檢測標準明天就向國外看齊,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農要破産,我國大多數消費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華時報:之前的那個生乳標準真的很難達到嗎?
金海:我國目前的奶牛養殖業,小規模散養戶比例較高,超過70%。小規模散養不是標準化養殖,經常是自家種什麼,就給奶牛吃什麼,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受限于牧草質量、品種改良等因素,並不穩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質標準,絕大多數達不到。
我認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內在原因就在於我們牛奶檢測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定得太高,導致農戶為達標而千方百計提高蛋白質含量,由此導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我國有13億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進口——就算把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奶牛全都買回來,也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為防止國産奶中被添入各種物質,那就得降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