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頻繁大宗交易皆因缺錢所致 低位轉為變相避稅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18: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紅週刊》記者 劉曉旭

  “中國熊”,這是英國《金融時報》對今年中國A股的評價。雖然熊影來襲,但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易卻“牛”氣十足。據統計,截至6月23日,A股市場全年共發生了1999筆大宗交易記錄,涉及個股達422隻,涉及金額高達650.90億元,月均成交金額達108億元左右,預計年內突破千億不再是夢想。

  大宗交易多少與大盤漲跌息息相關

  從今年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易情況看,每月交易次數的多少和成交金額高低都與當月大盤漲跌變化息息相關。

  從數據看,今年1~6月,大盤漲幅為-0.62%、4.10%、0.79%、-0.57%、-5.77%、-1.85%。在大盤上漲的2、3月份,大宗交易次數分別為204條和482條,成交金額為61.62億元和143.75億元;而在大盤下跌的1、4、5、6月中,交易次數則分別為334、268、437、274條,成交金額分別為86.19億元、120.76億元、155.33億元、83.25億元。從數據看,在大盤出現明顯上漲時,機構有所惜售,通過大宗交易成交金額明顯下降;而當市場開始趨弱或出現明顯下跌時,機構交易情況明顯有所活躍。而從這半年來大宗交易對象的對價看,當股市好轉時,交易出現折價的現象明顯偏少,有時甚至出現溢價交易,如今年3月中國太保和一汽轎車就分別溢價9.55%和10%進行了交易;而當市場趨弱或出現大幅下跌時,折價現象就明顯上升,多只個股的交易折價已超過10%,如今年6月份的長信科技大宗交易就折價了14.99%。

  對於大宗交易對個股的具體影響,長期跟蹤大宗交易信息的西部證券投資顧問劉浪認為:“大宗交易對個股的漲跌有著一定的影響,大宗交易一般發生在個股股價底部或頂部區域,原因是主力調倉的結果。”同時,他還認為“從今年的拋售情況來看,新股和次新股拋壓佔比較大,這説明當前上市公司資金面很緊張,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來盤活資金。而那些出現多次折價高達10%以上的交易現象的個股,肯定很缺錢。”

  頻繁大宗交易皆因“缺錢”所致

  從大宗交易平臺設置的初衷看,管理層本意就是避免大額交易對二級市場帶來衝擊,而明確規定個人轉讓限售股的所得將按照“財産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目的就是給“大小非”加一個“緊箍咒”,讓其不可隨意減持。但從目前交易情況看,這個“緊箍咒”未能達到給“大小非”減持熱情降溫目的。

  為應對地方債務清理,國有股東躍上榜單 在近期的大宗交易名單中,地方國資委控股的華新水泥、風華高科、百利電氣、自儀股份等紛紛上榜。華新水泥6月22日公告稱:“股東華新集團減持所得資金主要用於黃石市保障房建設”。統計顯示,華新水泥自5月25日~6月21日,合計減持了3522.20萬股,涉及資金高達7.7億元。據相關市場人士透露:“地方國資通過減持部分國企上市公司股權,目的是為應付地方債務清理中出現的緊急情況。”

  極低持股成本造就大宗交易折價創新高 從涉及大宗交易的1999條記錄來看,折價的記錄就佔有1779條,有88%的公司屬於折價出售,如長信科技、寧波GQY、東晶電子、朗科科技、大連熱電折價率創出大宗交易平臺設立以來新高,達到了18%以上。如此大的折價,反過來也説明股權轉讓方的極低持股成本,只要存有盈利空間,在股市不明朗的背景下通過加大折價情況來吸引買家,快速甩賣掉股權。寧波GQY證券事務代表賀琳就對公司股權被折價18.18%進行交易的現象解釋為:“原第三大股東王立明屬於戰略投資者,對資金需求非常強烈。目前已經將持有的800萬股全部拋售完畢,雖然折價拋售,但自2006年起持股至今已經獲益了80%~90%。”

  低位股權轉讓達到變相避稅目的

  通過大宗交易改變原始股性質達到避稅目的,這是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積極進行交易的目的之一,如東軟集團、廣發證券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

  東軟集團原第二大股東成都慧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清算至137名自然人名下,涉及股份21080.76萬股,從5月5日~5月30日,東軟集團在上交所大宗交易平臺頻頻現身,96筆交易的買、賣方均來自申銀萬國上海周浦營業部和申銀萬國深圳紅荔西路營業部;廣發證券也有多筆大宗交易買方和賣方都來自廣發證券營業部。對於上述現象,有市場人士分析後認為,這樣做的目的不排除股東通過低位完成限售股轉讓減少交稅目的,在股價相對較低的時候,交納非常少的稅金後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將股權性質由原始股變成了非原始股,而實際上股權控制人卻未發生改變,在市場好轉後以非原始股身份再高位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