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京城高爾夫球場以綠化之名從20擴至70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06: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北京,高爾夫球場對環境的影響弊大於利。球場草地的養護要用到化肥、農藥、除草劑等,這些藥物可能滲入地下水造成水源污染;其次,高爾夫球場需要耗費大量水資源,很多球場並未採用循環水,而是直接抽取地下水或者用自來水澆灌草坪。北京的土地、水資源都是稀缺資源,無法承載太多的高爾夫球場。——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高爾夫球場圈起來只有一小部分人交錢可以進去打球,這顯然與本來的公眾綠地用途相違。公眾有權維護自己的權益,要求高爾夫球場重新變回綠地。政府有可能和企業簽訂了相關的合同,但是在公民權益受損的情況下,合同也是無效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昕

  【違規】

  鳥巢旁又建奧園高球場

  奧園工作人員林麗(化名)透露,奧園高球場在發改委是以“綠化用地、體育項目”名義通過審批,營業執照上登記“體育俱樂部”。

  近日,本報曾報道“鳥巢旁建清河灣高爾夫球場違規用地被查”,投資方為“清河灣國際高爾夫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6月6日,該公司在鳥巢旁投資興建的另一家球場——奧園高爾夫俱樂部高爾夫練習場,在禮炮聲中正式開業。

  據了解,奧園高爾夫球場自2005年動工,到2009年開場,其動工時間和開業時間均在2004年停止審批高爾夫球場之後。

  奧園工作人員林麗(化名)透露,奧園高球場在發改委是以“綠化用地、體育項目”名義通過審批,營業執照上登記“體育俱樂部”。其建設用地是向附近村裏租賃的,租期50年。

  2004年國家禁建之後,奧園高球場是以什麼名義在發改委立項,又以什麼名義從國土部門取得用地資格?就此問題,自6月初,記者多次致電北京市發改委和市國土局核證,並應其要求傳真採訪提綱。截至記者發稿,近半個月,市發改委和市國土局未予答覆。

  對奧園高球場的審批問題,市發改委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

  然而,2004年之後,國家明令禁建高爾夫球場,建設單位又是怎麼以綠地名義通過層層審批?

  【方式】

  以綠地名義升級為球場

  在清河灣高球場所在地馬坊村,村長陳兆東説,“這片地方是北京第一批綠化隔離帶,本來種了楊樹,養護管理的費用很大,後來以綠地升級的名義就弄了一個球場。”

  “2004年以後,一個球場要建起來的可能性,在法律上不存在。”一位經營高爾夫球場的高管透露,不過,每個球場都有渠道拿到政府部門的通行證。“貓有貓道,鼠有鼠道。”

  在清河灣高球場所在地馬坊村,村長陳兆東説,“這片地方是北京第一批綠化隔離帶,本來種了楊樹,養護管理的費用很大,後來以綠地升級的名義就弄了一個球場。”

  那麼,奧園高球場又是如何操作成功的?

  奧園高球場工作人員林麗説:“北京六七十家球場,沒幾家是拿到高爾夫用地資格的。但我們球場肯定是安全的,你想想,鳥巢附近這樣一塊地不是什麼人都能拿得下來的。”

  採訪中,記者提出看球場在工商局的營業執照和發改委的批文。林麗説,這些文件因為“太敏感”,屬於“絕密文件”,只有正式交錢入會後才能提供。

  奧園的會籍價格為46.8萬元,年費5000元,目前已有150多名會員。“因為球場的位置很好,政府的人都會來打球。”林麗説,“還有就是商務人士比較多。”

  【核查】

  工商註冊沒有“高爾夫”經營信息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球場首先要通過當地發改委審批,具體發改委批的是什麼項目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批文裏面絕不會提到‘高爾夫’的字眼。”

  據介紹,現在審批高爾夫球場,“一般用得比較多的是綠地、體育用地、休閒公園等名義。”工商註冊中,很少能看到涉及“高爾夫”的信息。

  記者登錄北京市工商局網站核實一些高爾夫球場的註冊信息時發現,2004年之前修建的高爾夫球場,其工商註冊信息會標明其經營範圍包括“高爾夫項目”。例如:疊泉鄉村俱樂部2003年註冊,其註冊信息包含了“經營管理高爾夫球場、高爾夫訓練場、高爾夫訓練學校”等內容。

  然而,修建於2004年之後的高爾夫球場,再沒有“高爾夫”三個字。

  記者核查到清河灣高爾夫球場,其在工商的註冊名為“北京清河灣鄉村體育俱樂部有限公司”,法人“吳國慶”,經營範圍為“體育項目經營”。

  奧園的負責人羅錦潮名下註冊的北京奧園體育俱樂部有限公司(2007年)經營範圍包括“體育運動項目經營(不含棋牌);園林綠化服務”等。

  除此之外,銀泰鴻業高爾夫球場,註冊名稱為“北京銀泰鴻業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器械健身;體育活動項目經營;租賃體育器械;會議服務;承辦展覽展示”等。

  其實,在北京的高球場,工商註冊沒有涉及“高爾夫”業務的不只是以上幾家。

  【利益】

  村委會每年坐收200萬租金

  清河灣負責人介紹,球場每年需付給當地村民的土地租賃費500萬元左右。

  在北京,2004年禁令之後高爾夫球場越建越多,這是政府、開發單位、當地村民等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

  以清河灣高球場所在地馬坊村為例,村委會對佔地修高爾夫球場表示支持。

  村長陳兆東説,原來馬坊村對林地的養護成本很高,效果也不好,“林子裏都是別人倒的垃圾,樹也死得多。而綠地升級後,綠化比原來強得多,人家管護、綠植都很好。”

  除此之外,經濟上還能獲益。清河灣負責人介紹,球場每年需付給當地村民的土地租賃費500萬元左右。從2010年開始,政府每年仍給被徵地村民相應的綠地財政補貼,球場付的土地租賃費也按合同約定逐年升高。

  陳兆東介紹,高爾夫球場修建前,政府每年補貼村裏2元/平方米的綠化隔離帶養護費。粗略計算,清河灣球場建起後,就馬坊村一個村可以坐收超過200萬元的年租金。

  北京林業大學高爾夫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韓烈保説:“2004年之前,每年只修建20個球場;從2004年到現在全國平均每年建設60個球場,唯一的解釋就是社會需求。”

  【互惠】

  投資方:“我幫你綠化,你來完成指標”

  另一名資深人士説:“清河灣和奧園建設得非常晚,(投資方)本事大,誰的門路多,就能過得好一點。”

  萬柳高爾夫俱樂部建於2001年,是北京第一批在綠化隔離帶上建設的球場。總經理詹國勇介紹,當時萬柳處於城鄉接合部,環境臟亂差,還有沙塵暴。因此,政府決定在四五環間規劃一圈綠化隔離帶。

  不過,這樣大面積的綠化,政府承擔起來很吃力。於是,萬柳等數家高爾夫球場投資方找到政府洽談:“我們告訴地方(政府),我來幫你綠化,你來完成指標;你收到國家補貼,我給你稅收,一年給你多少錢,我還給你提供就業機會。”

  在此背景下,鴻華、北辰、北湖等球場先後在四五環一帶興建。不過,他們屬於2004年禁令前所建,清河灣與奧園則在禁令之後建。另一名資深人士説:“清河灣和奧園建設得非常晚,(投資方)本事大,誰的門路多,就能過得好一點。”

  【根源】

  政府部門節省開支收高額稅

  韓烈保説,高爾夫球場成為政府解決綠化問題的一個“聰明”選擇。

  高爾夫球場的存在,無形中也成為政府開源節流的捷徑。“2元/平米的綠地養護費那是幾年前的價格,如果現在政府要自行養護綠地的話,養護費至少4元/平米。”一名高爾夫球場高管透露。

  由此,政府可以省下修建、養護綠化帶的大量資金,另一方面還能從球場收取高額稅金,企業所得稅的稅率能達到25%。這些都遠高於一般體育項目稅率。

  “我們每年納稅2000多萬。”清河灣負責人説。

  另外在永定河上遊也分佈著17家高爾夫球場,也是以生態環保的名義修建。韓烈保説,高爾夫球場成為政府解決綠化問題的一個“聰明”選擇。

  據介紹,建高球場給政府省下大筆治理永定河上遊環境的費用。“這些高爾夫球場至少得到了水利部門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