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經濟半小時]“新消費”的侵權之爭(2011.03.27)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7日 22: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經濟半小時]>>

專題:2011年CCTV315晚會

“新消費”的侵權之爭

主編:趙悅 編導:張嚴勝 寇軒凱 趙晟 攝像:景延 沈焱 陳艷波

    主持人:距離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已經過去整整10天,這10天當中,消費維權成為社會最熱門的話題,特別是一些新消費引發的侵權之爭更是如此,依照 3•15晚會發佈的“2011年消費者最關注的十大消費熱點”,目前通訊服務、網購團購、家電産品售後服務、快遞等新型消費模式和新興消費産品成了投訴的重災區,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這些侵權之爭的新現象,也引來了加快制度建設、強化商業誠信方面的思考。來看記者的報道

    < 一 > 團購熱潮下的陷進

    劉斌 易觀國際高級投資經理

    劉斌:只要花一兩萬塊錢,就可以建一個團購的網站,所以對很多的這種網民或者草根而言,他可以花很少的成本,就可以建一個網站,而這個網站能夠迅速帶來現金流

    劉斌這位互聯網業內人士的一席話道出了團購網一年來火爆的主要原因,這就是低成本和高回報,最新公開數據則顯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團購網站已達1726家,平均每天誕生5.7家團購網站。 然而,由於門檻太低,團購網發展的快,問題來的也快。

    邱寶昌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律師團團長

    邱寶昌:肯定有的不誠信的企業,它利用團購,利用這種打折優惠的這種,這種民意和招牌,吸引了很多的網絡團購的這種參與,然後把這些資金,有的可能是貨不對板,降低了服務,降低了品質,也有更惡劣的,卷款而逃的,

    在北京打工的楊小姐經常上網購物。兩個月之前,眼看著自己的護膚品即將用完,楊小姐又開始在網上尋找打折信息,無意間,她進入了一家名叫“女社化粧品商城”的團購網站,上面的一套名牌化粧品鎖住了楊小姐的目光。

    楊小姐:一個洗面奶,一個水,一個乳液,一個霜,還有一個眼霜,才160塊錢,市場價單個怎麼也有五六百,七八百。

    如此便宜的價格讓楊小姐很心動,這個價錢甚至比淘寶網上還要便宜很多,而且網站上還赫然寫著“正品商城、假一賠十”的字樣,楊小姐覺得很放心,於是想也沒想就在網上匯了款。三天后,約定到貨的時間到了,可貨卻沒有到,網站的客服QQ也總是出於離線狀態.

    楊小姐:它就是説,因為倉庫要那個什麼裝修,要搬家,然後沒有給我發貨

    在楊小姐的再三催促下,網站當天就發了貨。兩天后,楊小姐終於收到了姍姍來遲的這套化粧品,可令她沒想到的是,一件更讓人鬱悶的事情發生了。

    楊小姐:就是印字跡比較粗糙,粗細不均勻,而且水的味道比較刺鼻。

    不僅如此,這套化粧品的瓶蓋上的金漆已經脫落,瓶身上印有化粧品的品牌名稱,竟然莫名奇妙的少了一個字母,整套化粧品的包裝也是非常粗糙。楊小姐馬上又到這個品牌的官網上進行了查詢。

    一怒之下,楊小姐馬上聯絡了這家網站的客服QQ。

    楊小姐:就聯絡不上,就它已經把我給拉黑了,就是收入黑名單了

    於是,楊小姐又撥打了這家網站上的客服電話,可電話裏卻傳來以下聲音。

    電話現場聲: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是空號

    對於楊小姐的遭遇,邱寶昌律師認為,這恰恰表現出團購市場中,消費者維權的高難度。

    邱寶昌:我們有解決普通交易的有合同法,有民法通則,但是網絡的交易的這種隱蔽性、及時性,還有一個就是跨地域性,所以講,規範起來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據了解,註冊一個經營性網站需要在工信部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簡稱ICP許可證,此外,還需要在工商部門登記備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沒有經過經營許可和備案的團購網站仍然大量存在。

    章政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

    章政:我們可能現有制度,包括現有監管,以及這種監管模式,跟現在團購方式沒有地方沒有兼顧到,或者監管從整個體系來説有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