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科技苑]中華鱉的倣生態養殖 (2010.8.17)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20: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科技苑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科技苑]>>


第一次換池:嚴防天敵。

    放生態養殖的中華鱉,味道、營養都和野生鱉相似,所以賣價也高。不過這項技術有個最大的難點,就是鱉的成活率偏低,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然而在湖南省常德市,有位叫王國順的養鱉高手,他養的鱉不僅品質好,成活率也比別人高得多,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王國順高人一籌的成活率,主要得益於他給小鱉換了三次池子。

    常説的倣野生養殖,就是模擬野生鱉的生活環境來養殖,在野外挖幾個水塘,每個水塘的面積有兩三畝,上千平方米,等小鱉孵化出來以後,直接投進去,在一個池子里長三四年,撈上來賣就行了。而王國順的三次換池養鱉法,第一次便是把上千平方米的大池換成十幾平方米的小池,目的是為了防天敵。

    王國順以前養的鱉成活率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鱉被天敵禍害了。一條拇指粗的蛇吃起小鱉來,一口一個,一晚上能吃掉一二十隻小鱉。除了蛇,青蛙和老鼠也都是小鱉的死敵。青蛙的危害程度跟蛇差不多,一晚上能吃掉十幾隻小鱉。最可恨的是老鼠,在每只鱉身上只咬一兩口,一晚上能禍害二三百隻小鱉。從前王國順的養殖場裏,受天敵危害的小鱉幾乎達到了投放量的一半以上。

    由於上千平方米的大池監管太費力,王國順決定在池塘的大小上尋找突破口。於是,他把小鱉從上千平方米的大池子換進十幾平方米的小池子,管理起來就容易多了,一旦有天敵現身 ,抓起來是手到擒拿。經過多年的實驗,王國順還設計出了小池子的具體尺寸和合理的投放量。

 

第二次換池:改善水質。

    小鱉長到15天的時候,就要吃東西了,這時如果還擠在狹小的空間裏,食物殘渣和排泄物就會溶解在水裏,造成水質的惡化,小鱉在這種環境裏,就會出現腐皮、爛皮的情況,一旦傷口被水中的病菌感染,很快就會死掉,所以,需要換到一個大一點的池子中生活。

    新池面積50平方米,水深0.6米,盛水量是小池的6倍,水質有了保證。此外,水池充足的空間為小鱉生長提供了好的環境,小鱉長到15天,開口吃食,就意味著小鱉進入了快速的生長階段,小鱉的體格一天天長大,排泄物也越來越多,只有生活的空間足夠大,小鱉才能健康的生長。

     

第三次換池:公母分開。

    在王國順的養殖場裏,公鱉和母鱉是分開養的,這是他給鱉第三次換池的結果,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成活率。

    以前王國順也和其它養殖戶一樣,把公鱉和母鱉混養在一個池塘裏,等到兩三年後鱉長大了,該上市的時候才發現,池塘裏剩的幾乎都是公鱉,母鱉則是寥寥無幾。這是因為中華鱉本性好鬥,長到一年半,即將性成熟的時候,在一個池塘裏,公的和母的會自發地分成兩個相互對抗的團體。可是,小鱉在孵化的時候,公母的比例是七比三,也就是100鱉裏,大約有70隻公鱉,30隻母鱉,池子裏的公鱉比母鱉多,所以在對抗中,母鱉就要吃虧。母鱉在性成熟之前打架不敵公鱉,受傷死亡的數量很大,到了性成熟以後,所剩不多的母鱉因為交配時的公母比例懸殊,絕大部分也會死亡。因此,提前將公母鱉分開養很有必要。

    正是經過了連續三次的搬家,和對細節的重視,王國順養鱉,不僅輕鬆而且收益高,他的鱉已經遠銷到了全國的十幾個城市,成就了他的財富夢。

    更多資訊編輯短信FT發送到10663355訂閱《科技苑》手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