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國際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説明了什麼

 

CCTV.com  2009年01月21日 14: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日報  

  最近一個時期,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受到了嚴重衝擊。目前,金融危機本身尚未見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可能進一步加深。為了探求這場危機的表現、影響、成因及啟示,以便厘清認識、汲取教訓,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

  楊斌説,美國次貸危機是2007年下半年全面爆發的,它肇始於美國房地産泡沫破裂,並隨房市繼續向下探底而呈逐步升級和擴散之勢。2008年,隨著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強行國有化,雷曼兄弟無奈破産,高盛、摩根士丹利變身轉型,美國最大儲蓄銀行被收購,次貸危機進一步引發了新一輪金融動蕩,並且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衝擊力極強、波及範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

  楊斌説,這次危機波及範圍廣,全球幾乎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影響程度深,不但全球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組織作用、經濟發展模式等方面也受到猛烈衝擊,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更加突出。一是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無論是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還是初級産品市場,都表現為價格劇烈波動,相應金融機構損失不斷擴大;不僅美歐大型銀行機構和保險公司損失巨大,而且很多國家中小銀行、對衝基金等涉足結構化産品業務較深、信息披露較為滯後的金融機構的問題也不斷浮出水面,規模巨大的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同樣蘊含著巨大風險。當前,各國金融機構報出的損失仍在不斷擴大,資本短缺問題顯得愈發嚴重,金融機構消化損失和補充資本都需要相當長的調整時間。二是金融危機顯著影響實體經濟。無論是世界經濟景氣程度的先行指標波羅的海幹散貨船運價格指數,還是當前各國用電量、工業增長速度等指標,都比較清晰地告訴我們,金融危機已經顯著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多數國家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甚至陷入低迷,失業人數大幅上升,國際産品市場急劇萎縮,全球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受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也有所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楊斌)

  楊斌認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同長期秉持“放任市場和讓其自動調節理論”的新自由主義有關。楊斌強調,正是由於美國採用了新自由主義的政策觀念,才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出現,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楊斌説,所謂新自由主義是一套以復興傳統自由主義理想,以儘量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為主要經濟政策目標的思潮,它突出強調“最少的政府干預,最大化的市場競爭”,一些學者稱其為“完全不干預主義”。冷戰結束後,新自由主義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一個理論基礎。由於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新自由主義思想對這個體系也形成了很大影響,從會計制度、市場評級體系到風險控製程序等,都打上了“放任市場和讓其自動調節理論”的烙印。過度放任也為金融部門出現不穩定埋下了伏筆。

  楊斌説,採取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房地産泡沫膨脹,對金融衍生品缺少必要的監管,使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軌,這是西方輿論公認的催生美國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他分析説,這場金融危機始於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説到底是美國房地産泡沫破滅引發的信用危機,而房地産泡沫的催生,與不當的房地産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鬆貨幣環境、金融機構的非審慎經營和抵押貸款及其衍生品市場監管缺失等密不可分。他説,2001年網絡股崩潰引發經濟衰退,再次證明泡沫經濟的危害,但美聯儲卻採取了連續降息的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房地産次貸泡沫。所謂次級抵押貸款,是銀行或貸款機構提供給那些信用等級或收入較低、無法達到普通信貸標準的客戶的一種貸款。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一般來説,放貸銀行應該把貸款記在自己的資産負債表上,並相應地把信用風險留在銀行內部,但是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卻在一些所謂權威評級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級住房貸款包裝成優質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而投資機構則利用金融創新技術,再將其打包、分割、組合,派生出一系列脫離其基礎價格的、結構異常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給對衝基金、保險公司等。這樣一來,起初的貸款就被逐級放大成為幾倍甚至數十倍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風險也隨之被急劇放大。而這樣的所謂創新,從貸款條件、貸款人資質審查到衍生品市場的各個環節,都屬於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長期以來美國金融機構一直堅持的非審慎經營原則,“監管越少效率越高”、“最少的監管就是最好的監管”的理念,在這裡得到了全面展示。同時,由於今天經濟全球化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世界各地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開放之中,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將全球金融機構“盤根錯節”地聯結在一起,而美國一些金融機構憑藉其有利的金融地位,把大量的房地産抵押債券打包後,出售給了很多國家和地區。正因為如此,當這些創新産品的本源次級抵押貸款出現問題時,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就猶如空中樓閣,轟然坍塌。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與此同時,美聯儲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裏,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進一步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終於引發了源於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發達金融體系的金融風暴,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影響。

  楊斌認為,金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嚴重不足,也是這場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資本市場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對此我們要有深刻的認識。如果金融衍生品真是為了避免風險而不是高杠桿投機套利,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向國內外投資者、債權人和公眾披露。從這個角度講,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也都需要有效的政府干預和監管,以糾正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導致的一系列市場失靈。

  楊斌説,因為金融業具有內在的脆弱性,監管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必要手段。從國家層面看,有效的金融監管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構成全球金融體系第一道防線的基礎。伴隨著全球金融業關聯性與互動性的增強,各國和各經濟體應當從管理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實施監管,並通過加強協調來逐步完善監管體系。也就是説,銀行業應堅持合規審慎的經營原則,監管部門應該堅持審慎監管的原則,努力提高監管的有效性,監督和幫助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嚴格的風險管控機制和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能力。當然,加強監管並不是要因噎廢食,也不意味著因片面追求金融業穩定而拒絕開放和創新。

>>>改革開放30年 中國明星村考察報告

《經濟與法》特別節目:2008《執行正在進行》

搶眼新聞

"石化雙雄" 是朋友還是對手?

炒股聽黨的話 沒錯的!

本碩畢業生起薪嚴重受挫

"克隆"銀行卡 用卡安全令人憂

“啃”下馬明哲

         兩年賺400億

中行回應李嘉誠基金減持:正常的市場行為 潘石屹:五環內房價有可能降至8000
只有永遠的利益 沒有永遠的友誼 吳睿鶇:對外來工“卸磨殺驢”
中國CEO的10大生活方式 "寧波敢死隊"劍走偏鋒
撥備謎局:誰是下個深發展
一個外資投行金領的年底算盤
公司業績欠佳 道指小幅下跌 伯南克強調“多管齊下”
“兩會”花費應向社會公示 糧價與國際接軌是個好主意
任志強要把北京建成"富人城"? 節前A股還有多少戲?

責編:李菁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