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中國北京、西安,一路轉機,德籍華人楊女士來到了她的故里——八百里秦川。近日,在一個航班上她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從西方到東方,她感覺這個“冬天”(全球金融危機)並沒有那麼“冷”!
“25歲的女兒在德國已經參加工作。這場金融風暴沒有給她生活心態與消費方式帶來什麼影響。”楊女士説,德國青年感覺社會很安定,生活質量沒受到什麼影響,不像美國青年那樣恐慌。
居住在德國漢堡的楊女士認為一個現象最值得關注:全球經濟大蕭條,反而促進了德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長期以來最為煩人的失業率降至16年來的最低點。據報道,德國有社會保險義務的勞動者人數繼續有所增加,企業的崗位信息繼續顯示對勞動力的高需求。
德國勞工部負責人稱,短工補貼費將從目前的12個月延長到18個月。這是聯邦政府景氣計劃範圍內的若干勞動力市場措施中的一條。目的是給僱主以在經濟增長疲弱、金融危機的艱難時期照樣可以保持住他們的員工。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後張洪石説:“面對全球金融危機,職場青年不必恐慌。”發達國家為幫助青年應對經濟危機的舉措無非是:出臺相關政策大力鼓勵青年創業;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金融風暴對青年群體就業的衝擊。
“國家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及廣大青年多種渠道、各種形式就業方面,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張洪石説,如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工商和稅收部門簡化審批手續;從事個體經營和自由職業的高校畢業生可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交納社會保險費;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及時、便捷地辦理落戶手續;在現有渠道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等等。
如何破解金融風暴給職場大學生帶來的困惑?張洪石表示,對白領來説,企業基本工資這塊不會大幅度減少,但獎金與福利必然降低,升遷、加薪機會趨少。現階段通過跳槽來增加收入是一個“下下策”。大環境不好,企業裁員都來不及,哪個老闆還會高薪招聘員工呢?年輕白領用平和的心態,敬業的精神,腳踏實地幹好本職工作才是“上上策”。
面臨全球金融危機,要在人才需求總量上實現突破很難。預計金融、電子商務等10個專業受影響較大,畢業生的煩惱也會多於往年。中國華融資産管理公司高級副經理付玉秀建議,即將邁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可根據現實需要,除紮實學好理論知識外,盡可能多地增加實踐環節,縮短從實習生到職業人的轉變進程,提高個人職場綜合競爭力,並適當降低期望值,珍惜第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國家與社會在積極擴大內需,鼓勵創業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大學生理性就業與擇業,適當流向中西部與中小企業人才緊缺的地方、行業。同時,對他們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進行社會輔導,建立釋放管道,促進社會和諧。
“居安思危,或許秋天還沒來臨,大家就要準備好過冬的棉衣。這場金融危機給廣大白領上了生動一課。”付玉秀説。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