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雜物、排隊加塞、亂刻亂畫、衣冠不整”等這些隨處可見的現象,被海外一些媒體歸納為中國遊客的“通病”。奧運將至,這些不良的行為是否能得到制止,旅遊文明素質行動正在繼續,提升中國公民形象我們該做點什麼?
為加強對公共交通和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的輿論監督和教育引導,進一步提升我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
" target="_blank" title=""> 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
發言區
相對於一個人深層次的道德素質、文明素質而言,其在公共場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只能算作“標”的表面問題。從標本兼治的原則出發,我們在批判陋習、倡導文明出遊風尚的同時,還需要在有效提升全體公民的文明素質上有所作為。在這方面,要借助於現有的各種文化教育載體,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使社會公眾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升。
除文化根源外,筆者認為還與中國基礎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偏重政治思想教育、忽視行為規範教育有關。行為規範教育長期處於空白,不文明的傳統陋習就會積澱在人的頭腦中,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其他不文明現象是另有原因的,是緣于深層的國情背景和文化、道德環境。首先,中國長期的貧窮和資源短缺。客觀上造成了國人“掙搶”的行為方式。其次,是較長時間的“左”的社會政治環境。最後,是文化和道德的中西方差異。另外,我們的文化不僅是含蓄文化,道德也是集體利益之上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