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6日 17:30 來源:
一些中國公民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群眾反映強烈。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國軟實力,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作為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遊總部副總經理,林康近日接到總裁辦指示,就如何貫徹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關於《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要求,做一些具體的規劃。
“對於公民出國旅遊在國外應該注意的事項,很早我們就有相關知識的培訓。”林康向記者介紹説。
在林提供的“中國國旅‘環球行’須知”上,關於公民在海外旅行如何遵守當地文化與風俗以及注意的事項就有十幾條。“以前我們要求導遊在出行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這次我們要求導遊在旅行中也要開展如何提高公民素質的培訓以及相關知識的討論。”
與中國國際旅行總社一樣,位於北京的中國旅行總社、中青旅、首都旅遊集團也相應制訂了開展貫徹《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計劃。
重要背景
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3100萬人次。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隨著中國公民旅遊人數的迅速增長,一些公民在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影響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
“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文明辦一負責人介紹説。
據了解,2005年11月1日,新華社《參考消息》第八版報道了“台灣人擔心大陸游客不拘小節”的文章。當日,中央領導同志在該文上作出批示:“關於提高公民的文明習慣,除社會上的宣傳教育外,要進一步研究切入點,其中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抓文明景點創建、抓旅行社對旅行團的‘全程教育’。”
在中央領導在該文上作出批示後不久,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也作出批示,要求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等部門研究解決措施。
國外評論
對提升國家形象有積極意義
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了關於《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從整體上看,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還不相適應,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
根據通知要求,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從2006年8月啟動,到2008年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6日的新華網全文發佈了這一通知。同時,中央文明網、國家旅遊局網站也發佈了關於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的公告,動員廣大公民積極參與行動,集中公眾智慧查找行為陋習,提出對策建議,明確整改方向,徵集時間為8月17日至8月31日。
在此次活動引起國內各界關注的同時,國外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評價。英國《泰晤士報》8月18日報道題為:不要吐痰、喧嘩、抽煙和蹲著。
同時美國有媒體認為,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出國人員的文明行為準則,這種做法相當罕見,對提升國家形象有一定積極意義。報道同時指出,要想提高國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就必須從教育抓起,因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引述了以上相關報道。
法律措施
不排除以後增設懲罰性條款
對於中國公民出境遊的不文明行為,旅遊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否會採取有效的措施呢?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是很複雜的“工程”,它需要很多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另外採取懲罰措施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但不排除以後在“護照法”中增設相關懲罰性條款。
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司張棟介紹,有關部門將組織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對徵集結果進行研究論證,擬定《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中國政府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是很有必要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但他同時強調,提高國民素質關鍵是在於教育的提高。
倉稟實而知禮節,文明程度的提高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近20多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並沒有帶來文明素質的同步提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家李明認為,提高公民素質,需要整個環境來帶動,一次行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