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黃金周,又是休閒旅遊時。去年,3100多萬中國人出境旅遊,預計到2020年,出境旅遊的中國人將超過1億。在異國他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面前,中國遊客的一言一行參與勾畫著中華民族的國際形象。
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同胞在出境遊時將生活陋習帶到國外,一些國人對當地習俗不予尊重,造成了不良影響。根據我社駐外記者近日發回的報道,意大利比薩斜塔邊上一度豎起“請勿隨地吐痰”的中文提示牌,“荷比盧德法5國遊”沿線一些旅館因國人高聲喧嘩特設“中國遊客就餐區”,洛杉磯一些旅店拒絕與華人旅行社繼續合作……
部分同胞舉止不得當,入鄉不隨俗,接待方無奈之下或用中國人的語言發出警告,或將中國遊客整體冷落,公民的個體行為就這樣無意之間損害了國家形象。更讓人難堪的是,目前出境旅遊的中國公民不少來自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或經濟收入相對較多的階層,如果這些公民也“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那在接待者心目中,他們背後的遙遠國度又怎麼可能是一個禮儀之邦?
旅遊不文明,非我國獨有的現象;期待公民文明出遊以塑造良好民族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亦非我國獨有的心願。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努力增強公眾的文明旅遊意識,對不文明舉止輔以細緻、科學、人性的告知和規勸,對損害旅遊生態、文物古跡或國家形象的行為處以嚴厲的懲罰。
去年,美國“公民外交聯盟”提議把幾百萬美國遊客變成“公民外交家”,讓他們利用與外國人見面的機會,在“每一次握手時”提升美國的形象。美國“外交行動企業組織”還計劃發放20萬份《海外旅行行為準則手冊》,提出了“話莫高聲、語速要慢”、“談話時請注意傾聽”等16條忠告。今年4月,韓國決定限制有海外不端行為前科的公民再次出境,謝絕他們出境扮演“醜陋的韓國遊客”。
在又一個黃金週到來之際,中國也在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提升國人的旅遊文明素質,需要每位公民身體力行,出境遊客尤其應該時刻意識到自己是祖國的形象大使。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