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訊,記得是八月八日的上午,照舊先是給先生打了電話,確定可以去就立即動身奔赴家中。近年來由於先生年紀過長、身體過勞、學業過多,每次在桌前坐上半小時就覺忐忑不安了。進門就抓緊掏本掏筆把思想‘火花’的內容記下,回來整理成文以教自己。然而,一直以來不夠勤勉,雜事繁多,只是回頭翻看翻看,沒能完成作品。中秋節的日子終於得以修養身心,鋪開先生的“立德樹人,虛心師竹” 墨跡,重溫此番深意,老人家寫字時旁若無人的端坐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當時家中正巧有人送來一方刻好字的竹筒,先生甚是喜歡,在手中把看,彎圓的微黃的竹筒上面寫著“普普通通一教師,平平淡淡自無奇。無奇不意非無意 , 正是無奇正是奇。”顯然句子出自先生。在場的人都覺驚奇,用竹子刻出來真是好一番景象好一番韻味,我是第一次遇見,愉悅之極。
新聞圖片 |
先生邊把看邊説:“好,好,我一輩子就是一個教書匠,學習竹子,像竹子一樣那麼虛心就對了。”隨即先生就寫下了四個字“虛心師竹”。《池上竹下作》的詩中寫道:“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可見對於竹子虛心的特點先生是非常欣賞的。竹子虛心的特性,先生也了然於心。我的內心也在想起盛讚竹子的一首詩:“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以竹葉的下垂比喻竹子的虛心求教,生動有趣。所謂“虛心竹有千千節”,從出土的竹筍,生長為千節之竹,竹子的“虛心”向上的特點表現得非常明顯。
此刻,我翻開2011年出版的《中石訪談》一書中我曾經寫過《我是學人教書匠》一文,書中有言:“應該説,我這一輩子從啟蒙上學開始就沒離開過學校。我開始上小學以後,即使遇到了特殊變故我也到農村去讀了私塾,以後又再接著讀小學,畢業後到中學,中學畢業再考大學。走這麼一圈,最後出來了就是教書,一直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中到大學的碩士、博士後,這算完成了一個全過程。對於我這個經歷,現在回頭看呢,是有錢都買不來的財富。我教過小學教過大學教過博士生,覺得自己叫一個學人還是很夠資格,不甚好,但究竟是這樣過來的,我原來一直説自己是個教書匠,可是後來我想我應當把在學校當學生的過程納入,所以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學人教書匠。”先生永遠都是這麼虛心,比竹子都虛心。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古語諷刺了浮泛而不踏實的學風;在三國時期,晉代大將杜預帶兵攻打吳國,有人擔心長江水暴漲會影響攻勢,建議稍緩用兵。杜預堅決不同意説:“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出自《晉書o杜預傳》,果然一舉拿下吳國都城,勢如破竹,古語有證。可見竹子也不只是一味的虛心,春雨偶下,竹子虛心吐納,低頭看葉時,一呼一吸間,根壯身長,及至再抬首,已非一般氣象,節節攀高,勢不可擋,絕非一言一語可全道哉。
寫竹畫蘭非易事,“半生竹、一世蘭”或謂“竹一生、蘭半世”之説是我國書畫界對“畫蘭不易、畫竹亦難”的體悟,在竹上刻字把先生的四句話體現出來,正是“虛心師竹”的內涵。先生可真是“學梅傲骨休傲氣,師竹虛心不虛人”的虛心而有節之人。
竹子四季常青,不管長得有多高、多大,心總是虛的,就應該學習竹子這種精神。“虛心為我師” 、“竹有虛心是我師”的品格和美德將是我的又一座右銘。